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2014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我市经济继续保持逆势上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市经济总量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和千亿大关。当前,成都市已在西部地区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站上了“新常态、万亿级”的全新起点。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据成都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核算,2014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6.6亿元。统计显示,2014年全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3.9、2.6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电子信息、汽车、机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800亿元、1300亿元、1070亿元。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4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9%,增速比服务业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2014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成都天府新区完成投资1383亿元。投资促进成效明显。预计实际到位内资33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签约引进英特尔骏马晶圆集成测试中心、北车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华侨城文化旅游等重大项目420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62家。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捷普生产基地、一汽铸造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东风神龙乘用车等项目开工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438个工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20亿元,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增至9家。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050亿元。
消费方面,网络消费、汽车消费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135.9亿元,增长49.2%;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008.7亿元,增长15.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4149.0亿元,增长12.0%;乡村实现零售额53.4亿元,增长12.2%。会展节庆拉动消费超过580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63.4亿元、增长25.1%。
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5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青白江成都铁路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获批设立,外贸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物价保持稳定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物价保持稳定。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现税收收入774.9亿元,增长16.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民生领域达895亿元,174项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6.3万名重度残障人、4680名低保对象纳入社会养老保险,最低月工资标准、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6.7%、15.3%。竣工保障性住房2.3万套。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74所;教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0家基层公益性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提升。
新常态 万亿级 再出发
成都今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
2015年,成都市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为基调,加快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从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繁荣成都。
产业方面,集中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页岩气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力打造购物天堂。同时,力争取得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在更多领域由“跟跑”转向“抢跑”和“领跑”。
投资方面,将紧贴天府新区、“北改”、棚户区改造、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重点领域。全面增强社会投资活力,深化银企合作,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积极开展PPP模式试点。
开放合作方面,将着力营造“林秀鸟自来”的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努力跃升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