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关于金箔入酒征求意见函引争议 大量吃进黄金有风险 2月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首页挂出通知,称早在2014年8月,就有申请人向国家卫计委提交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申请。
当白酒遭遇“土豪金”
国家卫计委关于金箔入酒征求意见函引争议 大量吃进黄金有风险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最近,“金箔酒”成了热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月中旬在其网站上挂出了一则征求意见函,拟将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白酒中,并规定每千克最大使用量为0.02克。至于原因,函件并未做出解释。
2月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首页挂出通知,称早在2014年8月,就有申请人向国家卫计委提交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申请。“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依程序组织安全性技术评审并上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不同意见。”但鉴于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此番又再一次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这一次,不同意见来了。公众质疑:白酒加金箔,有何“醉翁之意”?
新鲜事?早有先例
根据国家卫计委函件中的电子版附件,金箔的具体生产工艺,是将纯度为99.99%纯金以物理方式将其汽化,使其均匀分散成小分子,再将这些小金分子重新堆栈排列以精准控制分子磊晶堆栈的方式形成食品添加剂金箔。
金箔能不能“光明正大”地入酒,目前还是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各样的金箔酒,早已现身市场。
科技日报记者查阅,国内较早讲到金箔酒的文献,来自于陕西西安酒厂。该厂1992年研制出“秦俑牌金箔酒”,并被授予了国家专利。
1997年,西安酒厂品酒师仇新印等人在《酿酒科技》杂志上发表文章《金箔酒浅释》,叙述了金箔酒的研制过程。该文指出,从汉代到清代,我国都有对金箔药用价值的研究,比如《本草纲目》就记载,金能“镇精神,坚骨髓”。至于金箔酒,更是“融白酒与金箔的保健作用于一体”,而且经卫生部门做“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等毒理试验,试验剂量为人体正常饮用剂量千倍以上,“结果均无毒性及致变作用”。作者表示,这种酒“金箔飘舞,金光闪耀,醇香怡人,精美豪华,一派吉祥富贵气息”,市场前景广阔。
不过,2月4日记者致电西安酒厂,酒厂表示,尽管90年代获得过专利,但因为没有相关部门的明确规定,秦俑牌金箔酒已经停产。
秦俑牌金箔酒不是独一家。据媒体2014年报道,江苏南京的金箔艺术馆内,就曾有“外面买不到的”金箔酒出售,礼盒装价格为3999元。被媒体曝光后,产销金箔酒的南京金箔集团向社会发布了召回金箔酒的公告。公告的第一句就写道:“金箔酒虽然在许多国家允许生产,但尚未得到我国卫生部门的认可。”记者试图联系南京金箔集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确实,在国际上,金属金早就已经获得了正式身份。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于1983年将黄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食品安全专家阮光锋撰文指出,在欧盟,金属金可作为色素,用于一些糖果、巧克力的涂层,也可用于一些酒类;在澳洲和新西兰,金属金同样被允许用于酒精饮料和一些低度酒,他表示,综合来看,金是一种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在国际上已有应用,并不需要太吃惊。
[责任编辑: 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