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前副部长牛盾:土豆当主粮并非谷物不够吃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近日,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别拿土豆不当主粮”一时成为网络流行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无小事,“三农”问题也始终被高层密切关注。前几天,那句“银行是弱势群体”红遍中国,其实,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总理当时的回应是:“农民才是弱势群体。”
围绕一系列涉农热点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刚刚卸任农业部副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牛盾,他的新职务是我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话题也从最日常的“吃”字开始的。
提供多元化农产品
NBD:有若干课题和经费投向了将土豆做成馒头等面食,您怎么看待土豆主粮化?
牛盾:现在我们谷物产量全世界第一,人均也是世界中上水平。人们不仅要求吃饱,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口味,吃出风味。这个时候,把土豆的加工多样化,把土豆放在馒头里,放在面包里,或者把土豆做成面条等,是增加了一种适口性。
当然,现在一部分专家提出土豆主粮化,我认为这不是因为我们粮食生产不够了,有缺口了,用土豆来替代。我可以自信地讲,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只是一种改变食品口味和食品风格的需要。
现在世界马铃薯中心的总部在秘鲁的利马,我们和他们研究以后,准备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世界马铃薯中心亚太区域分中心,这个分中心我们研究后,争取设在北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粮农组织在北京落地。
NBD:“粮食安全”依然是今年农业重头戏,但对“粮食”的贡献似乎已经发生变化,有学者提出不能仅以耕地来论粮食安全,草原农业也很重要,您怎么看?
牛盾: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粮食安全向食品安全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但中国人民现在不应该以吃多少谷物为标准,我们还吃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更多食用动物蛋白,这对人的健康十分关键。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生产单位,都更加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发展种植业,现在更多要发展养殖业和水产业,这能给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农产品。
用补贴调动农民积极性
NBD: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去年已经启动,您怎么看?
牛盾: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从农产品生产角度来看,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完全用市场经济机制来推动农业发展,有时候会出现市场失真、失灵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各国通用原则都是给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补贴。补贴随着各国国力和贸易规则的不同大不一样,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成本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前没有补贴,还要农民交税,后来取消了税收,又开始对农民进行补贴。在这个背景下,怎么把补贴发挥到位,我们正在进行探索。
以前我们国家搞农业优良品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燃油补贴和农业机械等各式补贴,这次我们对农产品的补贴想采用一种更多利用市场机制的补贴方式,试点目标价格补贴。
这样的补贴是想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通过这种补贴能够让他们愿意种植,愿意扩大种植面积,然后市场可以得到更多优质农产品;让一些不适合种植这些农产品的区域,少种植或不种植,这样可以使得这些地区的人按照我们政策和科技指导,去选择更适合种植的产品。
比如说,棉花的种植,我们国家之前有三大种植区域,西北内陆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和黄河流域主产区。在西北内陆种植棉花,无论是地理条件还是气候条件以及种植技术,都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区域,其他两个区域则相对不具备比较优势。
我们就想利用目标价格补贴的方式,大力发展西北内陆种植棉花,效果也在凸显,我们也在总结。现在下结论说目标价格就是成功的还为时尚早,但这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谨慎探索目标价格制度
NBD:您认为我们有哪些需要总结的内容?
牛盾:目标价格就是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候,我们随行就市,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的时候,我们按照市场价格给生产者补贴,生产者觉得比较踏实。
但是任何一个市场结果都不单纯是市场行为的体现,它会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贸易、气候以及战乱等,这些因素都会反馈回来,给市场价格造成某一个时段的失真,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太好把握。
比如某一个主产国,它发布的信息全世界都参照,主产国发信息称预计当年气候状况很差,不利于棉花生产和产量。我们是一个纺织大国,纺织企业几乎倾巢出动去全世界买棉花。买回来之后,又来一个信息,说今年产量不错,就这一条信息,我们纺织工业就损失了十亿人民币,那你说这是个什么价格?
所以我们目标价格方案的实施受到错综复杂的影响,需要谨慎,需要收集各种数据。如果生产者心里比较踏实,市场价格扭曲后,不能被收购。更可怕的是,农民会对这个政策产生质疑,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