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老保险“双轨制”破除,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掀热议。两日前,靴子落地有点突然。
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透露,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今年有望出台,明年向社会征求意见,后年正式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也就是说,正式实施至少要到2022年以后。
报道一出,立即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到底延迟退休的影响“是好是坏”?广州市相关部门表示,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政策,目前不好估算,需要等政策出台落地后才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广州年均新增2万至3万人领取养老金的大背景下,延迟退休可令社保支付体系更加“从容”。
其实,“延退”引发的争论早已有之。2009年,包括人社部在内的一些高级官员和国内知名专家还曾提出采取“小步渐进”方式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说“每三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市人社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广州沿用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一般企业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干部为55周岁)退休,一般职工缴满15周年职工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即可领取养老金。
相关部门透露,目前每月在市人社系统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为100万左右,每年新增2至3万人,这样,广州市一年需要支付的养老金达到数百亿元。“如果实行了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也就是说每年领取养老金的新增人数会有所减少,这样广州的社保支付体系将更加‘从容’。”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内退、下岗、买断以及一些特殊原因造成提前退休的情况,使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城市,职工实际退休年龄远低于国家现行的退休年龄。如是情况,市人社部门内部资深人士直言,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必须保证实现,才能促使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更好落地。
广州将第11次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
为什么要延长退休年龄?原因在于应对老龄化。当前,在我国社保体系中,养老保险面临的难题较多,养老金缺口巨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公开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这貌似已成为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一剂“猛药”。
中大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宋世斌坦言,因为广州是一个老的工业城市,以前有很多国企,因此本地户籍老人快速老龄化较深圳、东莞等外来年轻人口居多的城市不同,“广州的快速老龄化在广东省是最突出的,老龄化太快,社会负担加重,如养老金支出越来越多,目前广州还够用,但再过几年老人更多,养老金支出会面临更大压力,也可能不够用。”
2014年,广州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首次达到3019元,居全国前列,这已是广州连续第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今年,广州还将落实国家第11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部署。如果按过往惯例,调整幅度约在8%至9%。
据透露,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总体运行是平稳的。但早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曾引用内部研究测算数据透露:“广州的社会保障,在职工退休保险金这块,人口红利到2029年结束,2029年社保收支将出现拐点,(如不调整)到2039年社保金将全部用完。”
中度老龄化社会必须重视人口养老问题
数据显示,在广州市户籍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占15.96%,且高龄组增长速度更快,高龄化趋势明显。与2012年相比,60至64岁组人口增速为7.5%,80至84岁增长率8.4%,85至89岁年龄组增长率更达到9.5%。
按照国际惯例,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广州市初步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按照统计预期,老龄人口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的速度加快,预期广州将逐步步入高龄化社会,人口的“养老”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相比,更让人担忧的是整个广州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初步显现。据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资料显示,2010年末,广州市65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10.1%,高于老龄化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3.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为31.5%,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负担31.5名非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高龄化”之余,劳动力供给总量也在逐年减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2014年,广州完成十件民生实事之首的保持就业稳定工作,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7.1万人,约占全省1/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亮丽的成绩单背后存在隐忧。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在广州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全市人力资源供需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企业招用工规模210.7万人次,比前年下降12.2%;进场求职者141.5万人次,比前年下降25.6%。整体的招工数和求职数比率达1.49,基本上3个岗位只有两人求职。
同时,在今年年初进行的企业调查中,明确今年将扩大招用工规模的企业数量仅为36.6%,维持用工规模不变甚至缩小用工规模的则超过六成。
有专家担忧,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意味着在岗的职工减少了,退休老人增多了,必将直接影响到社保基金,特别是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很大的压力。
支持派
高级知识分子:事业巅峰期退休可惜了些
受访者:陈先生 广州某三甲医院专家级肿瘤科医生
年龄:53岁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赞成延长退休年龄的人,大都是在管理岗位、科研岗位、技术岗位。首先,他们主要从事技术管理等脑力劳动,即使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在岗和退休的待遇差距很大,一旦退休,收入就严重“打折”,因此,他们希望能晚一点退休。
此外,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高层管理人士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普遍认为,现在的退休年龄正是他们在岗位上出成绩的年龄,因为正处在事业的顶峰不愿意退休。
陈医生表示,现在患者到医院都希望找专家、主任医师,但一般来说,要成为主任医师、专家,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左右。可遗憾的是,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却也到了退休年龄。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正常的读书年限计算,医学博士走上工作岗位时已近30岁,如果60岁退休,在岗时间只有30年左右,而60岁正是一位专家经验成熟、得心应手的阶段。
质疑派
下岗失业者:缴费增加负担更重
受访者:吴欣娣 保洁员
年龄:31岁
下岗后做了两年保洁员的吴欣娣大姐表示,自己下岗后每月打工收入才1800元钱,还要缴300多元的养老和医疗参保费:“我再熬个几年就可以领退休金了,但如果2017年实施延迟退休,那我岂不是还要再多苦好些年?”
和吴大姐一样,不少下岗、失业人士都表示,由于年龄大、缺少一技之长且大多患病,想找份工作非常不容易,就盼着早日退休,领养老金维持生活。下岗职工陈勇说,如果延长退休年龄,这就意味着,他们还要从自己并不多的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钱缴纳养老费用。
用人单位:老员工太多增加成本
很多用人单位也不赞成“晚退”。为了减少用人成本,不少企业一方面让有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老职工退休后返聘;另一方面,让普通职工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职工准时退休,甚至早退,以便空出岗位引入新人。
天河区一家私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员工的工资是新员工的两倍,高龄员工准时退休肯定可以减少支出,也可以节省高龄雇员较高的社会保障税费支付和企业年金缴费,何不腾出费用招更有创造力的新人?
应届毕业生:老人不退新人没位
受访者:李科
年龄:24岁
“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应届硕士毕业生李科说,他很想进国家机关或是事业单位工作,可很多单位根本没有空缺的编制,新人根本进不去,如果再实行“延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会更加严峻。
■点评
“60后”受影响最甚 无碍年轻人就业
对于延迟退休的争论,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宋世斌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制定还需考虑一些特殊情况。“要关注的是没有工作的人,如果延迟退休年龄,他们没单位也没工作,延迟退休的这几年拿不到退休金,可能对生活有特别大的影响。”
他说,延迟退休对“60后”影响最大,这个人群也需要关注,“现在属于“60后”的大概50多岁,如果一旦推行延迟退休,将来可能有一批人卡在时间点上,但这批人年龄大,就业难,除却在福利较好的单位,其他的‘60后’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在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延迟退休人群会否冲击年轻人就业?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善仕则表示,从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考虑,延迟退休有助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促进产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在刘善仕看来,延迟退休不会冲击年轻人就业,“两者定位不同,中老年人群富有经验和专业性,刚进社会的年轻人有不同的工种,二者不会互相影响。从长期来看,供给较多可能会影响就业,但延迟退休政策是一步步推行,在此期间会消化供给。”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