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东莞楼市火热 全年成交有望首次破千亿

2015-10-09 09:27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东莞楼市火热 全年成交有望首次破千亿

  东莞今年楼市成交金额有望突破千亿元。

  今年楼市持续火热,在第三季度更是进入高潮,随着“十一”假期结束,各个房地产代理机构监测的前三季度住宅成交数据也陆续出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住宅供应量和成交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住宅成交量达655.1万平方米,同比增87%。按照第三季度的热销态势,今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金额有望首次达到千亿元。

  成交:今年全年住宅成交有望达900万平方米

  今年楼市政策宽松,房贷利率低,购房者入市积极,东莞住宅成交十分火热。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东莞住宅供应量和成交量均创下历史最高。其中住宅成交量达655.1万平方米,同比增87%;按照第三季度的表现,今年全年住宅有望成交900万平方米。此外,前三季度东莞楼市表现供不应求,新增供应量比需求少约76万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成交额已达712.6亿元,按照第三季度月均94亿元的销售速度计划,今年东莞商品房成交将有望冲千亿元,达到史上最高水平。

  回顾今年楼市情况,“3·30”二套房放松政策是楼市的转折点,在4~9月东莞出现了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6个月月度成交量在75万平方米以上,在6月成交量和价格均达到顶峰,均价首次冲上万元,成交量首次达到百万平方米。

  与往年相比,东莞前三季度量价齐升,房价小幅上涨约6%。据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总体均价约9643元/平方米,同比小幅上涨6.2%,在2012~2015年四年间,东莞房价总体表现出稳中小涨,年均涨幅仅4%上下。按照4%平均涨幅保守推算,预计东莞明年全年整体房价将首次进入“万元时代”。

  从月度成交价格情况来看,9月住宅均价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均价约10180元/平方米,是历史上第3个房价过万的月份;9月房价比今年1月份上涨1500元,涨幅达17%。

  库存量:继续创新低,消化周期仅5.3个月

  今年的楼市宽松政策利好释放改善型需求,楼市进入“换房时代”,在需求释放的刺激下,大户型产品的消化速度加快。据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125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供求比仅为0.75:1,其中180平方米以上供求比仅为0.68:1,说明今年前三季度大户型成交以消化库存为主,速度得到加快。

  然而,125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供应量减少,2015年前三季度东莞住宅125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只是2014年全年的70%,且呈逐年减少趋势。

  在供不应求持续作用下,东莞住宅的库存量持续走低。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住宅库存仅约468万平方米,创22个月以来最低;并且连续7个月回落,按照过去6个月的消化速度,消化库存仅需要5.3个月,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从区域来看,受深圳客青睐的区域库存紧张,而以东莞购房者为主的区域去库存压力大。据统计,36%的区域消化库存时间在半年内,临深片区多数在3个月以内。观察发现,目前东莞临深片区可售存量严重不足,库存严重“告急”。而莞北片区去库存压力最大,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因素,相对而言,莞北片区镇区消化库存时间多数在12个月以上。

  不过,整体而言,目前东莞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况,业内人士认为,东莞低库存对房价起到支撑作用,尤其临深片区房价上涨动力较大。

  特色:区域分化大 57%区域未涨价

  随着深圳客进入东莞热度增加,东莞楼市分化也极为明显,根据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统计,虽然东莞约有8成区域成交量同比增加,其中增幅超过60%以上的区域数量占57%。但在房价上,有超过3成区域房价出现明显下跌,其中跌幅超过10%以上区域占12%;超过2成的区域房价基本持平,仅约4成区域房价出现上涨,其中涨幅达两位数的区域占27%,接近3成。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楼市成交火热,但有近六成(57%)的区域房价未上涨。

  目前东莞区域成交和房价分化严重,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成交量前十名区域多分布于临深片区,其中一半房价上涨,一半下跌,说明市场存在“以价换量”现象;而后十名区域则多分布于莞北及水乡片区。(文/蒋幸端 图/石忠情)

[责任编辑: 李振]

相关阅读: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