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轨道站点,未来将重点对大街沿线包括清华西门-北大东门地区、中关村核心区(西区-东区)、海淀黄庄、四通桥、魏公村、首体等6个节点地区进行功能优化和环境设施改善。
“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昨日正式发布。根据规划,昔日的“电子一条街”将在3-5年内彻底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一条街”,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同时进一步完成腾退改造或转型升级。
7.2公里大街沿线将分五大功能区
据介绍,全新概念的“中关村大街”将涵盖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全长7.2公里,包括中关村南大街、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北大街及两侧的重点功能建设区和功能协同发展区,涉及中关村核心区(海淀)6个街道以及中科院、北大、清华等著名科研院所。
按照规划,沿线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包括“创新核心功能区”、“协同创新功能区”、“专业创新服务功能区”、“金融创新功能区”以及“特色创新功能区”。
结合轨道站点,未来将重点对大街沿线包括清华西门-北大东门地区、中关村核心区(西区-东区)、海淀黄庄、四通桥、魏公村、首体等6个节点地区进行功能优化和环境设施改善,强化创业和创新服务功能在节点地区的重点培育和集聚。
传统电子卖场继续腾退或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 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同时进一步完成腾退改造或转型升级。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至2009年,中关村IT卖场的面积已高达32万多平方米。2009年,海淀区开始推动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和转型升级,电子卖场业态逐步退出。经过5年来的业态调整与提升,中关村西区商业面积至今减少了约43.24万平方米,降至49.36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在西区总建筑面积的占比降至12.65%,比2010年下降31.35个百分点;电子卖场面积由43.4万平方米降至15.06万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65.3个百分点,占西区总建筑面积的4.4%。
2020年底中关村大街完成升级
根据规划,至2017年底,中关村大街将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突破部分大院、低效用地等存量空间的改造工作,推动创新创业功能向沿线街道纵深辐射,街区综合创新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到2020年底,中关村大街及周边地区综合创新生态环境完成升级,产生具有中关村原始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的创客群体和企业集群。 (记者 任笑元)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