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中国企业“玩兴”有余:接连收购欧洲足球名队

2016年06月08日 13:2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中国资本的欧洲足球之战

  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即将开战,而这场欧洲乃至全球的足球盛宴在今年有些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开始参与其中。6月6日,苏宁云商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约20亿人民币)的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而此前,王健林旗下万达集团已经入股西班牙马竞。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资本频频伸向海外时,到底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相当关键,这其中心理准备的重要性恐怕不会亚于资金上的准备。

  6月6日,苏宁云商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约2.7亿欧元(约20亿人民币),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而此前,王健林旗下万达集团已经入股西班牙马竞,互动娱乐控股西班牙人队,华人文化控股集团与中信资本也进入曼城俱乐部。中国电子企业海信集团今年初与欧足联签约,成为了今年欧洲杯的顶级赞助商。这是欧洲杯设立56年以来首次迎来中国赞助商。

  不到五个月敲定的20亿元收购协议

  对于这桩斥资约20亿元收购国米的协议,苏宁只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这其中掌门人张近东的个人情结起了关键作用。据张近东本人透露,他是在2016年春节前和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托希尔第一次见面的,当时对国际米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月前,张近东还专程到意大利拜访了国际米兰的传奇前任主席莫拉蒂。在宣布收购协议的当天,张近东表示,“我深知承接国米这样一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的俱乐部,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中国资本能给外国球队带来什么?

  国际米兰是一支成立于1908年,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欧足豪门。这次苏宁的并购会为国米带来什么?眼下最重要的一定是资金,而未来最重要的很可能是市场。

  把解决资金问题放在首位,与国米眼下的财政危机不无关系。2013年10月,埃里克·托希尔收购国际米兰俱乐部70%所有权成为最大股东。但有资料显示,这两年来国际米兰在托希尔手上的财政状况并不理想。有报道称“托希尔选择出售国际米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的计划失败了”。今年2月份有报道称国际米兰已负债4.2亿元,当时《米兰体育报》就曾经爆出托希尔希望出售国际米兰的消息。不过托希尔随即表示“不仅不会卖,还会继续投钱”。但从此次苏宁的收购来看,托希尔“还是卖了”。中国资本的介入会使国米有持续的资本投入,有助于其吸引全球更多的球星从而为俱乐部再创辉煌提供坚强的后盾。这一点,从托希尔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的表现就完全可以看出,“苏宁的加入让我兴奋不已。”

  但随之而来的财政压力显然就摆在了苏宁面前,对此苏宁显然也不止于只做这个豪门的“还债人”。因此在这轮收购中,各方的谈判也颇为艰难,苏宁只有成为绝对老大后,才能借助足球在欧洲乃至全球的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使自己的巨额投资没有白费。

  而对于未来,苏宁的入主将给国米带来更大的中国市场。尽管国际米兰不仅是第一个到访中国的欧洲俱乐部,也是拥有中国球迷最多的意甲球队,但其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显然还没有到位。对此苏宁已经表示,伴随中国元素的注入,中国也将成为国米的第二主场。

  企业海外并购背后的国际化图谋

  事实上,中国资本热捧欧洲足球俱乐部显然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包含着社会、经济、体育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交织而成的必然结果。与前几年中国企业愿意背着别人的牌子走向海外市场不同,眼下中国企业更希望能光明正大的以自己的名称走进国际市场。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中国品牌还很难直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国外用户的认可,那么包括体育、艺术在内的文化领域则成为了一个似乎可以尝试的载体。而对于欧洲市场而言,足球可以说是最高效、最直接的品牌载体,尤其对于以男性消费群体为主的电子消费行业来说,算是比较契合的突破口。对于此次苏宁的收购,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也坦言,“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不久前成为欧洲杯设立56年以来首个中国赞助商的海信集团,也不回避其正在实施的欧洲市场计划。海信集团品牌总监朱书琴表示,国产彩电出海不能光靠技术和产品力,肯定还需要在品牌营销上发力。“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彩电品牌相对还较为陌生,而赞助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则是让大众尽快认知品牌并形成好感的捷径。”她表示,此前体育营销已经为海信全球市场扩张起到了巨大作用。以2015年为例,海信海外市场品牌费率仅增长0.21个百分点,却带来了40.8%的品牌收入增量。根据海信的内部战略,欧洲杯只是其体育营销战略落地的一个项目,其规划力争三年内尽快实现“大头儿在海外”的市场目标,同时在全球市场缩小与国外领先品牌的差距。

  中国资本是否做足了准备?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苏宁在此次收购国米的过程中,印尼富商、之前手握70%国米股份的大股东托希尔一开始并不愿意放弃对国米的掌控,仅打算最多向苏宁集团转让20%的股份。但苏宁显然不满足小股东的身份,而是希望并购超过51%的股份,成为国米大股东掌握话语权。“经过苏宁的极力争取,托希尔与莫拉蒂最后才同意。当然,他们也认为苏宁是更合适的买主,有能力帮助国米度过目前遇到的困难期。”有知情人透露。

  要做就做大股东,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事实上,对于欧洲足球而言,俱乐部老板基本是个赞助角色,而执行管理的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在这一点上,中国资本向海外并购球队时是否已经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非常关键。

  “欧洲的足球俱乐部有自己成熟的文化、经济、社会定位,一旦与中国企业的内部文化发生冲突,该如何调节?”有足球产业人士表示,欧洲的俱乐部需要长期经营和投入,但是花大价钱买入的中国企业势必希望用最短时间讲故事、再融资,尤其可能面对股东的财务报表压力,这些都表明在花了真金白银之后的实际运营可能是对中国资本的更大考验。因此在中国资本频频伸向海外时,到底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相当关键,这其中心理准备的重要性恐怕不会亚于资金上的准备。

  中国电子企业热衷“玩球儿”

  其实,除了苏宁、海信这样的跨国大手笔外,国内的消费电子企业近来也是对于足球的“玩兴”不小。虽然是大有大的玩法、小有小的玩法,但似乎大家都在热衷足球。不久前,创维集团正式赞助中国国家足球队,此后又有苏宁、乐视分别冠名江苏和北京的球队。此外,志高空调也赞助了五人制女子足球。

  不过对于这股足球热,有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力量染指足球更多的思路是借助足球的轰动效应提升自己品牌的影响力。但事实上,体育产业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一场该赢的球没赢就无法为企业带来想要得到的效果,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对于变幻莫测的体育赛事来说,成败几率本来就都只有50%。此前已经有这样的例子,被赞助的球队在一场比赛中意外赢球,网上立刻评论“赞助商赚了”;而下一场比赛又失利了,网上也立刻发出一片“这回赞助商亏了”的嘘声。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