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6月26日—28日在天津举行,今年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前几天英国公投脱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世界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在此情况下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经济增长需要共同应对挑战,提振信心来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寻求治本之策。
李克强指出,欧洲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方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好、发展好中欧、中英关系,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稳定的欧盟,同时也希望看到一个稳定繁荣的英国。
李克强称夏季达沃斯论坛经过十年发展已经枝繁叶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8年过去了,世界经济恢复远不及预期,金融市场不时动荡,地缘风险加大,英国脱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经济的结构在优化;中国经济还有脆弱的一面,如民间投资乏力,金融存在风险隐患等,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困难是不能低估的;中国经济希望始终大于困难,基本面没有改变,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是16%,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比较低的。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的确来之不易。今年一季度增长2.7%,进入二季度以来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工业企业效率提升,服务业较快发展,市场销售平稳增长,CPI基本稳定,PPI降幅收窄,能耗强度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特别是就业保持着稳定,1-5月份仅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就达到577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58%。5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2%,这几年一直保持在这样的水平。
这几年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经济的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前列,而且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一路走来可以说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新动能呈快速成长态势,尽管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的动能等量齐观,但它在保障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转型升级方面,乃至在推动发展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假以时日异军突起的新动能必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天地。正像本次会议的主题一样,我们正在拥抱着新的产业革命。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进互联网+运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政策也将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将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资源更多地引向有利于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的领域,引向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的领域。
现在,中国政府的负债率是40%左右,但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是16%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都是比较低的。这表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空间的,居民储存率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完善金融调控手段,优化金融配置有很大余地,可以创造条件,运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我们不仅有足够的政策工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有充分的能力防范住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在调整转型的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短期难免有起伏、波动。传统的数据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新经济的成长带来的新变化还有许多不在我们视野之内,我们推动结构调整来促进结构转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今年完全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足、空间广,前景光明。因为我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有9亿多劳动力,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我们还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大国,也是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大国。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数以亿计,而且在不断的增长。农村的贫困人口也在逐年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万,这是一个在世界上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是一个有着开发人类潜能的巨大舞台。
外国的投资者当然也包括国内的投资者,应该抓住机遇,而且可以一展身手。我们对中国经济不论是当前还是未来都持乐观态度,乐观是充满信心的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心引导预期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急剧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落实“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绿色、协调、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推动发展从过渡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与创新驱动转变,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我们将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运用好创新的理念就需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就需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行动,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不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与新服务,打造众创、众包、众扶的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加速创新竞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