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中国金融论坛课题组正式发布研究报告,为有效化解中国当前高杠杆债务风险提出“五道解法”。
中国金融论坛成立于2005年,论坛理事会主席为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和潘功胜。
报告认为,中国应在以稳增长、债务重组等方式优化杠杆结构、平稳缓释杠杆风险的同时,切实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高杠杆债务风险。为此,报告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要更加稳健。流动性风险是债务风险的“命门”,货币政策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防止利率大幅波动,并因地施策,用首付比、税费等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下一步财政政策改善的重点,是围绕提升投资效率、创造公平投资环境做文章。
二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并规范权益类投资的资金来源。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权融资市场,是形成企业合理融资结构的基础。
三是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是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债务重组。应该打破地方保护,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在市场参与主体上,应突破现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框框,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债务重组,相关财税等支持政策完全透明化,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五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促进创新,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报告援引国际清算银行的一组数据称,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处于全球中等水平,但2008年以来由148.3%上升至2015年的254.8%,增速值得关注。
分部门看,中国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部门,2008年以来这部分杠杆率由98.6%上升至2015年的170.8%。主要受房地产市场影响,中国居民家庭部门杠杆率明显上升,2015年为44.4%,但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则总体稳健,不过报告指出,很多地方政府平台信贷被划分为公司贷款,但政府实际上对这些信贷存在隐性担保,应被划分为政府债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在4日于中国央行举行的“企业债务问题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讨论杠杆率问题,应首先判断现在情况是周期性还是趋势性的?有了判断之后,还需要提高企业效率,通过财政政策减税、减费、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市场活力,这样经济保增长的压力就会小一点。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表示,在探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为地方政府创造一个稳定的税收来源,从而改变地方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投融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短期来看,要减缓债务率、杠杆率的急剧上扬,需要采取结构性税收,即对金融收益征税、对实体收益减税,这个效果是最立竿见影的;此外,货币政策对通胀的目标要提高,投资结构也要调整。
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声指出,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关键在于去国有企业的杠杆。国企去杠杆与去产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一方面国企更多聚集在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回报低迷,这是造成其杠杆率畸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国企高杠杆也是过剩产能的重要推手。
陈雨露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杠杆率特别是企业债务问题的研究,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要在整体上保持去杠杆的有序渐近,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积极稳妥地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