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CPI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则继续收窄至2.6%。专家指出,当前通胀、通缩压力均有所减缓,这对经济转型期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各方应用好物价走势有利于改革这一窗口期,加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为中国经济持久健康发展蓄力。
洪涝可能拉动物价
6月份,CPI重新回到了“1”时代,通胀压力有所回落。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4.6%,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2.2%。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食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涨跌互现。其中,鲜菜、鲜果和蛋价格继续下降,环比分别下降12.5%、2.5%和1.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继续回落。与此同时,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则分别上涨4.0%和4.2%,且随着暑期临近,飞机票、旅游价格均有所上涨。此外,西药、中药和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也对CPI有一定贡献。
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当前通胀形势有所好转,但需要警惕洪涝对后续月份CPI产生显著拉动的可能性。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分析指出,从历史上看,洪涝对物价短期提振作用明显,在中期则难以改变趋势,但要关注洪涝对后续月份CPI涨幅的拉动。在管清友看来,应关注以下3点因素:一是粮食价格处于近几年低位,需警惕游资利用粮食减产进行炒作,防止“豆你玩”“蒜你狠”现象上演;二是生猪供给处于历史低位,洪涝加剧生猪供给压力;三是菜价前期跌幅较大,需关注蔬菜价格超跌后的反弹。
工业形势逐步转稳
相比于洪涝灾害对CPI影响的不确定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的转稳态势依然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6月份,PPI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加工工业价格、生活资料价格、衣着价格、一般日用品价格、耐用消费品价格表现均好于PPI整体水平,而采掘工业价格、原材料工业价格对PPI拖累依然较大。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6月PPI仍旧下降,但是同比降幅继续收窄,显示出工业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是环比看,部分工业行业价格下降,甚至由升转降,显现出前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升高仍然缺乏坚实的行业回暖基础,因此可能隐藏着货币财政等政策影响下的暂时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应当审慎看待PPI改善的迹象,政策面依然应致力于对实体经济的改善和支持。”万喆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现在PPI处于下降区间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供求的矛盾没有解决,因此应该让少数人多交点税,让多数人提高消费能力。
改革趁势加速推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6月份的物价走势显示出我国当前通胀、通缩压力均有所减轻,这一环境有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
“6月通胀水平继续平稳下降,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主要原因是蔬菜、鲜果价格的回落。其实,对于CPI而言,过高和过低均不好。以欧盟的标准,2%是个分界线。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压力来看,通胀和通缩可能只是一线之隔。”万喆说。
万喆进一步表示,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态势比较平稳,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疲软的影响依旧,同时“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改革还处于前中期阶段。因此,政府、企业等社会各方面都不能够放松,必须防范突发变量所引起的各种可能。她表示,下一阶段应当着重利用好“有空间进行改革的时期”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拿出系统性改革新方案的同时,注意货币政策的相机调节。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