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次都看“熟脸”,你腻吗?
暑假期间,各大户外音乐节遍地开花,随手上网一搜,就有长阳音乐节、东海音乐节、绿地超级音乐节、西安世园音乐节等几十个音乐节蹦出来。但你要是点开一看,这些音乐节的阵容名单几乎如出一辙:宋冬野、谢天笑、郝云、万能青年旅店、陈粒、好妹妹乐队等音乐人的名字反复出现。如此雷同,纯属巧合?国内音乐节市场的虚火,该降一降了。
现象
各个音乐节的乐队千篇一律
“乐队怎么永远是那么几个?”“每次来的都是这些人,听腻了!”每当一个音乐节阵容名单在票务网站或豆瓣论坛上发布时,下面都会有网友抱怨音乐节千篇一律的声音。如果说在草莓音乐节与迷笛音乐节“二分天下”的时代,热爱现场音乐的乐迷们需要克服二选一的选择恐惧症,但随着各大户外音乐节遍地开花,乐迷们反而不用选了——不同音乐节的阵容实在太像了!
有较真儿的乐迷在网上做了一个列表,晒出今年五一节前后一些音乐人的“出场率”。4月30日至5月3日,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至少有草莓音乐节、理想音乐节等15个音乐节在各地举办。其中,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出现4次,谢天笑出现3次,好妹妹乐队、丢火车乐队出现3次……此外,宋冬野、朴树等音乐人的名字也频繁上榜。不少网友跟帖:“这么多音乐节,名字不一样,可这歌手名单,看起来倒是都一样。”
更尴尬的是,到了现场的乐迷发现,不少音乐节都依照同一个“套路”展开:几个摇滚乐队在台上撑场,偶尔来几个流行大腕点缀。有大腕出现时,好几万人一窝蜂挤到一个舞台下,对着明星喊唱着成名歌曲;没有大腕的时候,周边的舞台虽然有乐队在场,但观众稀稀拉拉,听不出太多特色的歌迷们多数转战购物区,趁机买小吃填饱肚子。此类同质化的现象,也引得音乐人李志发文吐槽:“中国的音乐节不多,多的是总唱那几首歌,编曲、台词和造型千篇一律的乐队。”
利益
幕后音乐公司捧自家歌手
“音乐人靠音乐节解决生计问题,这无可厚非,但太过频繁的曝光就说明他们被过度消费。”野马现场和张北音乐节创始人李宏杰认为,音乐节给音乐人演出的机会,让平时只能在livehouse里对着几百人唱歌的歌手登上万人大舞台,对中国摇滚乐起到的推动作用绝对值得肯定。“但出场频次也得有‘度’,总来串场演出,音乐人自然没有时间潜心创作,肯定不利于新作品的推出。物以稀为贵,过度曝光的音乐人,肯定会让人觉得审美疲劳。”
乐坛新老音乐人青黄不接的状况,也制约了新面孔的出现。能上音乐节的艺人不像一般的晚会歌手,他们尤其要有和乐队配合的能力,对现场演出的编曲形式十分敏感,并且能和观众互动。这么算下来,适合上音乐节的音乐人本来就少,能叫得出名字的几乎都是入行多年的“老炮儿”。在新人方面,只有在今年五一假期,以新人身份登台北京草莓音乐节的窦靖童十分抢眼,但像她这样“自带话题光环”的新人实在太少。
另外,音乐节虽然号称“节日”,但也逃不开浓厚的商业逻辑。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几年不少企业看中音乐节的市场,受利益驱动纷纷加入,但在策划时,主办方想的只是“找几个大人物吸引观众,赚回成本再说”。然而在一段时间内,“有卖点”的音乐人无非只有那几个。再加上好多音乐节都是各个音乐公司举办,肯定首推自家艺人,也造成了不同音乐节明星撞脸的局面。
根源
音乐节名不副实过度泛滥
“据我所知,光今年一年就有500多场音乐节,数量这么多,能不都是熟脸吗?”恒大音乐市场部宣传总监王毅认为,音乐人“熟脸”扎堆,照见的是举办音乐节虚火旺盛的尴尬现状。
自2000年前后迷笛音乐节创办以来,十几年间,“音乐节”这个新兴演出形态在国内遍地开花。2009年国内音乐节数量已达50余个,2012年音乐节数量已“破百”,今年更是突破500个,而且大多集中于春暖花开的4月份到秋高气爽的10月之间,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举办。
然而,在这上百个音乐节中,旅游景区的名字、赞助企业的冠名随处可见,不仅分不清音乐节和游园度假的区别,还让人觉得始终在看“植入广告”。而不少晚会节目也打着“音乐节”的名号,即便在室内场馆举办,也以音乐节的名义宣传,令歌迷眼花缭乱。
“这好几百个号称音乐节的演出中,能真正称得上是纯正音乐节的,加起来不到100个。”王毅说,音乐节的说法在中国被滥用,把音乐节当作一个大拼盘,什么都往里面装,最终呈现的效果参差不齐。“国外知名音乐节都坚持了很多年,但在国内,很多音乐节出现一次就消失了,能坚持做两年以上的,才算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在中国,音乐节的发展仍处于1.0模式。”李宏杰认为,音乐节被引入中国的时间还短,只有歌迷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音乐节才不会被追逐利益的商家当成噱头来“叫卖”。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