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结束比赛返回中国,但奥运“网红”(网络红人)傅园慧所带来的“泥石流”效应仍在继续:“表情包”刷屏朋友圈、粉丝数量蹿升、相关产品脱销等。这也为身处风口的“网红”经济再添一把火。
2016年,被不少人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红元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与传统印象截然不同的“网红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中国,网红“Papi酱”拿到12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巨额投资,让“网红”经济真正站上风口。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红”效应已渗透中国社交、电商、直播、游戏等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网红”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网红商学院创办人、iamstyle时尚媒体创办人丁辰灵日前在新浪财经等机构主办的“中国财经网红节”上指出,“网红”经济诞生的基础在于社会环境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传统媒体环境发生了变化。现在电视开始步平面媒体的后尘,不再成为主流用户、主流人群所观看的媒体。如:《老九门》、《太阳的后裔》等热门剧的入口,已经从电视变成了网络。
二是消费向中高端升级。一些针对大众消费品的消费放缓,而中产阶级的中高端消费在快速增长。
三是场景发生了变化。今天的用户大多不会从过于繁杂的信息中去筛选其感兴趣的,而是通过别人的整理,“立刻获得什么东西是最好、最靠谱的信息”。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经表示,“网红”经济是新经济中诞生的一个全新经济角色,这个角色在制造商、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产生了全新的连接,展现了互联网全面融合新经济时带来的无穷活力。
丁辰灵则认为,实际上对于“网红”来说,“人”本身成为了内容,关注“人”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
不过,这种很大程度上依靠吸引注意力的“网红”经济能走多远?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网红”经济仍处于眼球经济阶段,人气的持续性是对“网红”变现能力的最大考验。现在有大量“网红”依靠“一脱成名”、“一骂成王”等极端方式博出位,网络视频直播也大多充斥着低俗内容,与社会风气和主流价值观产生冲突。另有不少“网红”仅仅依靠“颜值”,同质性非常高,持续“红”和持续变现的能力也受到质疑。
国内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清博大数据”发布的一份名为《网红时代的来临》的报告称,“网红”经济面临的几大痛点之首就是变现渠道和行业领域的局限性。另外,商业化运作与个人风格维系之间的博弈;内容创作的稳定性和规模化成本等等都让“网红”变现的持续性面对挑战。
微创新研究中心、金错刀频道创始人金错刀在此间表示,“网红”如何走出“见光死”,持续做赢家十分关键。他支招称,“网红”应该形成一个“超级人格体”,这个人格体要能激发受众的情绪;要能够调动一个社群,特别是其中的铁杆粉丝;还有就是要找到一个PK的对象,产生持续的话题性。
有人开始扩展“网红”的行业“边界”,将偏向娱乐化的“网红”与严肃的财经领域相结合。中国财经网红孵化基地日前落户北京,29名首批新浪财经签约主播收到聘书。新浪微博高级运营总监胡亚东指出,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越来越有投资和财富管理意识。“网红”与财经的结合,能让高净值人群、中产和社会中低层,都会有强烈的反应。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