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冯立果认为,这是此次会议的亮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起到保证消费品的基本质量安全的作用,从根源上杜绝三聚氰胺奶粉等安全事件的再发生,这也是突出标准要“保基本”的特点]
“中国造”消费品的标准问题近年来频获强调。继去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下称《方案》),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中国现阶段在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的提升上,在保基本的同时,也要促高端,因为随着中产和中产以上人群比例的不断增多,中国高端市场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强化国家标准的同时,他建议应给予企业标准应有的地位,让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
提升标准体现“保基本、促高端”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紧扣消费品质量安全要素,加快制定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冯立果认为,这是此次会议的亮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起到保证消费品的基本质量安全的作用,从根源上杜绝三聚氰胺奶粉等安全事件的再发生,这也是突出标准要“保基本”的特点。
“保基本是指,国家标准对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的质量形成'硬约束,使得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有基本保障;促高端是指,鼓励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发展,从而满足中等收入家庭和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冯立果对记者分析道。
未来,由于中产和中产以上人群在不断增多,冯立果认为,中国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向高端方向发展是有可能的。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度财富报告》(下称《报告》)就显示,全球中产阶层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人增加1.4亿(27%),至2015年的6.64亿,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其中,中国的中产阶层数量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该《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
鼓励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到,要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发展优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冯立果认为,未来还希望政府能进一步阐明如何给予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展空间。
《方案》曾指出,当前的标准体系不够合理。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应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因此,《方案》当时就已经提出,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必须要取消政府对企业标准的审查性备案,因为很多都是变相的吃、拿、卡、要。”冯立果提出,要鼓励企业做自己的标准,大力促进企业标准形成的自主制定和实施。
冯立果举例称,现在很多的创新型企业,比如华为、大疆等,它们产品的标准在某些方面已经是全球的最高标准水平。国家标准只是一个门槛标准,一般没有行业内最先进企业的标准水平高,因此要鼓励企业发展优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方面,《方案》已提出,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
冯立果表示,这些相关市场主体在标准问题上形成联盟,可以合作对外开发市场资源,在本国甚至在全球内形成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