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广东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意见》从十一个方面对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作出细化安排,包括分类推进改革、抓好资本运营、发展混合所有制等多个层面。
记者注意到,近日,从常务副省长到省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分别前往多家国资企业调研,激励和督促改革。而《意见》的出炉,意味着此轮广东国企改革完成了动能的积蓄,即将进入大幅提速、全面铺开的阶段。
以借壳等方式推进整体上市
广东省已连续三年将国企改革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之首。记者注意到,就在《意见》正式出炉前夕,从常务副省长到省国资委主要负责人,曾分别前往多家国资企业调研,力促改革。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密集调研国资企业,一方面传达全国国企改革座谈会精神,另一方面则对企业提出具体改革要求。如8月1日赴广东省建工集团调研,该公司的整体上市已被列入广东国资改革重点任务之一;18日,调研广业公司,提出通过并购重组等办法壮大广业旗下环保业务等要求;22日,调研广东恒健公司,要求提升资本运营能力,恒健公司目前是广东省"国有经济融资平台、国有投资发展平台、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和国有资本运作平台";29日,调研广东省航运集团,提出通过对外收购兼并、对内整合归并来整合资源、做强主业、发展壮大等要求。
与此同时,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也深入一线,激励企业推动改革。两个多月前刚刚履新的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便先后赴佛塑科技、广弘控股母公司广东商贸控股集团、广业公司、广东恒健公司调研。
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也对广东的国资改革高度重视。9月6日,广东省国资委官方网站披露,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前来调研,提出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国资委的全方位合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广东省国资委副主任周兴挺对王红表示,下一步将着力于提高国有资本的资产证券化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并继续加强市场化运作。
记者注意到,日前,上交所已正式挂牌了国内首只以地方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ETF——上海国企ETF.而体量规模略次于上海国资的广东国资,也一直是国企改革的主力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62869.49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69.61亿元,利润680.76亿元,其中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16.51亿元,实现利润108.99亿元。目前,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排名全国第二、第三和第一。
"提升资产证券化比例已成为广东省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广证恒生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广东上市国企资产与市值均较小,这与该省国有资产的规模极不匹配。根据广东省提出的证券化率新目标,至2017年,省属企业证券化资产将达近1万亿元,剔除公共事业属性的高速公路、铁路资产后,资产证券化率要达到60%.
最新出台的《意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IPO、借壳等方式实现核心业务整体上市。此外,《意见》还明确,要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国资委已对省属企业的国企改革建立了分类考核机制,对于没有在预期时点完成改革目标的企业负责人,将进行一定的处罚;对改革进展超出预期的企业负责人,则将进行适当奖励。
多个国资运营平台"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国新风投基金,日前已有多个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先后成立,而且成立速度有加快的迹象。
7月22日,以诚通集团为主导,联合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出资组建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该公司出的主要内容是配合落实央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优化整合涉煤中央企业煤炭资源。
8月底,中国交建则在公告中披露,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拟联合部分央企、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国控基金",以支持央企国际化经营并获取稳定投资回报。中国交建拟作为LP(有限合伙人)参与其中。据透露,上述基金总规模为1500亿元,首期募集500亿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该基金将落实"一带一路"、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等国家战略,重点投资方向包括高端制造领域国际并购、国际产能合作、重大国际工程承包及优势产业"走出去".
另外,9月5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创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