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四分之一净利来自补贴 中国电影仅靠政策难走太远

2016年09月19日 08:15:44  来源:搜狐财经
字号:    

  四分之一净利来自补贴 中国电影仅靠政策红利很难走太远

  身为“国家队”的中国电影面临民营电影公司的冲击,电影制作和放映都不占优势,而在电影发行方面,也多靠政策红利支持,2015年,其净利润的1/4来自各种政府补贴

  8月9日,电影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影”, 600977. SH)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67亿股,发行价格为8.92元/股。上市首日,中国电影开盘价为10.70元,首日涨幅43.9%,总市值达240亿元。

  上市之后,身为“国家队”的中国电影如何直面民营电影公司的强烈冲击,与民营电影公司相比,中国电影有哪些优势和差距?其盈利能力如何?未来将如何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投资者报》记者近日与中国电影相关负责人联系,没有得到其合理解释。

  民企和国家队资本市场同台竞技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电影的母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集团”)就有赴港上市的打算,但因主管部门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和娱乐业,上市就此搁浅。中影集团的目光也转向内地资本市场。

  此后的2010年年末,中影集团联合央广传媒、江苏广电、中国联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电影,为今后上市做准备。其中中影集团持有公司93%的股份,其余7家单位均分别持有公司1%的股份。在随后的2012年,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证监会IPO的初审名单。

  在漫长的上市过程中,国内电影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2003年起,国家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国内的电影公司普遍迎来市场化,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全面进军电影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电影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势崛起。

  可以说,中国电影争取上市的这12年,恰巧也是中国电影发展最为辉煌的12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从2005年的2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亿元,增幅超过20倍,在民营电影公司的强烈冲击下,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电影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电影还未打算上市之前,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就已掀起了登陆A股市场的浪潮。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随后,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万达院线、唐德影视等一批“实力派”民营电影公司也纷纷进驻资本市场。

  核心优势多是依靠政策红利

  在目前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中,面对民营企业的不断冲击,中国电影未来的盈利能力饱受质疑。

  电影行业的产业链布局基本上可以分为制作、发行以及放映三大环节。从中国电影的收入分类情况来看,其优势则在于三大环节均有所涉及。据中国电影数据显示,2014至2015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和8.68亿元,而同期,华谊兄弟净利润为8.97亿元和9.76亿元。从中国电影2013-2015年收入情况可以看到,电影发行和电影放映的收入比重较高,2015年度分别达到了54%和26%,而影视制作的收入比重则较轻。因此,中国电影是重发行放映、轻制作服务的营业模式。

  电影放映方面,占2015年收入的26%左右。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电影共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而在这方面行业领先的万达影院,据其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292家,其中,仅在2015年万达院线就在国内新开业影院43家,通过并购增加影院15家,万达院线的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位居国内首位。

  但就在发行领域,中国电影多依靠的是政策红利。其主要优势在于独有的“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影片管理政策,但是却没有制作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仅靠政策扶持重要环节,翻看其财务数据可知,净利润的1/4都来自于独享的政策红利。

  公司近三年共主导或参与发行790部国产影片和223部进口影片,市场份额达58.27%。其中,国产电影实现票房约327.42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8.41%。不过,在国产片方面中国电影多数采取的是联合发行、代理发行、协助发行模式。联合发行电影包括《捉妖记》、《港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多部电影。但是并无担任主发行商的影片的情况。

  换言之,中国电影的多数影片都是“参与发行”。虽然发行环节参与电影票房的分成比例在47%左右,但是在分成完毕之后还要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再将资金分配至发行方。而像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数的影视剧公司是在制作环节。

  此外,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进口影片发行。由于中国电影和华夏公司是国内两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之一,因此,如果有进口片进入中国,中国电影势必会参与发行。近三年,中国电影共主导或参与发行进口影片223部,实现票房228.92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8%。而且进口影片为公司带来的毛利率占比也是相当可观。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来自进口影片的发行收入占比分别为36%、46%和43%,毛利率占比分别为23%、33%和37%。

  由此看来,中国电影的核心优势多是依靠政策红利。据数据显示,中国电影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享受了财政拨款、政策贴息和税收返还等财政补助,近三年剔除所得税后的政府补助占当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9.9%、19.9%和24.2%,政策补贴逐年递增。

  但是,随着民营电影公司的壮大,如果未来国家退出市场竞争,中国电影业的政策红利有消退的趋势,那么,中国电影净利润重要来源将丧失,其业绩将会产生很大波动。

  不过,有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电影行业属于市场领域的竞争性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属性;而另一方面,电影行业又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这一部分是不能具有竞争性的。因此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电影行业是一个非典型性的竞争性行业。”

  红利渐失需未雨绸缪

  从目前来看,中国电影或许依然可以独享政策红利,但谈及未来,中国电影也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危机。其曾在《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中提到,“未来国家影视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在某些领域逐步放宽或者发生变化,如中国电影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构成负面影响。”

  虽然,中国电影所获得的政策红利依然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但是目前来看,政策对它的扶持力度也不如前几年那般优厚了。国家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对电影行业的补贴力度很大,但近一两年扶持力度有所放缓。在未来,国家财政对于文化产业的直接补贴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幅增加,补贴的方式也会更强调杠杆作用、要看绩效,只有好的影视作品才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

  也许是为了规避这一风险,以保在政策红利之后留有后路,中国电影瞄向了投资市场。IPO阶段,据其公告显示,募集资金将超过40亿元,其中约12亿元将用于影视剧业务营运,7亿元将用于投资数字影院,14亿元将用于推广应用数字放映。不过,中国电影所特有的国企化管理架构是否也能像民营电影公司那样运作仍然有待观察。

  此外,中国电影还有很大一部分职能是引领舆论的公益属性,这也让其在逐利的资本市场中略显尴尬,未免有与时代脱节的趋势,市场也难以扩大。中影集团在中国电影历史上虽然有它的独特地位,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及其自身的原因,中影集团并没有积累出比较好的内容创意资源。时代的跨越度太大是个问题,上个世纪的审美和当下的审美是完全不一样的,且公益属性在资本市场上对社会资本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很多投资者也表示了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是逐利的,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电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此外,我国对公益性事业的突出强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电影作为上市公司在盈利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这会让市场上的非公资本有些担忧。这也算是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悖论。一方面享有国有文化企业的待遇优势,但同时也造成了它与市场始终有一定的距离,且难以逾越。”

  截至9月14日,中国电影市盈率约45倍,股价为29.17元,开盘第一天最高价为12.84元,总市值544亿元。华谊兄弟市盈率为57倍,目前股价为12.4元,总市值约为345亿元。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