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宁吉喆谈一季度增速:增长模式重走老路了吗?

2017年04月27日 08:56:49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一季度增速是“顶”还是“底”?增长模式重走老路了吗?

  中国经济开局怎么看(权威访谈)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今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日前亮相,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然而,市场上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积极乐观派认为,始自2016年一季度的经济回暖,标志着中国经济筑底成功。悲观质疑派则认为,此轮经济回暖完全是由基建投资和货币超发支撑,难以持续,中国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下探。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一季度的经济指标,又该如何判断中国经济走势呢?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中国经济增长重回投资拉动的老路了吗?

  消费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地位

  记者:您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宁吉喆: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今年一季度,全国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家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取得了这个好成绩。

  其次,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有效改善了国内的供求关系。去产能方面,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去产能任务已经分解下去,各地积极性很高。去杠杆方面,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前两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同比减少0.28元。3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补短板方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最后,得益于各类市场主体的迎难求进。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变化,加快自主发展,也是重要因素。去年9月PPI由负转正以来,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国际市场四季度以来也出现了复苏好转势态,“放管服”、企业改革等调动了市场主体积极性,企业抓住了市场机遇,加快创新升级,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

  记者: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相后,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重新走上了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的老路,您怎么看?

  宁吉喆:我们不希望走老路,也没有走老路。消费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地位。

  我们不妨把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列出来。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6.9%的增速,这其中95.8%靠内需,4.2%靠外需。虽然一季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但贡献率还有待提高。内需里面,消费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在增强。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58.6个百分点。所以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高。

  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靠投资呢?因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确实在回升,增速比今年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同比增长23.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补短板的因素促成的。

  此轮中国经济回暖可持续吗?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具有持续性、稳定性

  记者: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回暖,分别实现了6.7%、6.8%、6.9%的增长,您认为这种回暖可持续吗?

  宁吉喆: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在加强,回暖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延续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去年三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领域PPI由负转正,市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

  其次,国际市场的恢复有一定基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有所回暖。

  再次,从国内生产角度看,我国农业发展基础较为稳固;第二产业在“三去一降一补”、振兴实体经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下,增长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服务业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回升向好中也是领头羊,堪称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最后,从国内需求角度看,回暖也是有支撑力的。中国人口众多,区域、城乡、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地方还有很多,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一旦释放,增长态势轻易不会改变。

  因此,无论从国内市场供求看,还是从国际市场态势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都具有持续性、稳定性。

  记者:适应经济新常态,依赖于新旧动能的平稳转化。您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培育得如何?可否顺利替代旧动能所发挥的作用?

  宁吉喆:一季度延续了新动能加快成长的势态。

  先看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三个代表新动能的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4%,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5.2和6.6个百分点。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即便在传统产业内部,新产品、新服务的脱颖而出,例如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共享单车,也推动了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增长。

  再看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里孕育出大量新服务、新业态,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都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一季度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高达57.0%,比上年同期提高21.0个百分点。新业态的发展还带动了快递等行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

  尽管新产业、新业态在规模上尚难以和传统产业等量齐观,但其快速增长的势头表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的引领下,经济新动能正在迅速积聚,并成为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一季度,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GDP为19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元,劳动生产率也同比增长6.7%。

  所以,我坚信,新动能的加快成长与旧动能的改造提升共同发力,将促进中国继续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

  中国经济前景怎么看?

  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稳中向好的态势将不断巩固

  记者:一些专家判断,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您怎么看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当下究竟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位置?

  宁吉喆:我们判断经济走势,不能只看增速一个指标。没有增长是不行的,增长率低了也不行,但增长率不是万能的,GDP也不是万能的,还是应该用新常态的眼光,用新发展理念来判断。

  首先,中国经济运行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健康,我们常用经济增速、就业形势、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国际收支五大指标来衡量。一季度6.9%的增速在世界范围内仍是数一数二的。3月末,全国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此外,我们物价总体温和,国际收支有所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7%,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高于人均GDP增速0.6个百分点左右。

  因此,增速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化解矛盾。但是,增速不是唯一的,对于增速高零点一个百分点或是低零点一个百分点的波动,不宜过于敏感,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1%,这为全年增长质量效益的提高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将不断巩固。一季度,服务业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5%,比第二产业高出17.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比第二产业高出25.6个百分点。这都证明,服务业引领作用在增强,经济结构优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总之,观察未来走势,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有底气有条件的,对此应充满信心。

  记者:经济运行还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产能过剩、风险积聚等问题是否得到缓解?目前经济运行的风险点还有哪些?

  宁吉喆:我们既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改善,房地产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同时,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结构性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一蹴而就解决了。

  例如,尽管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但钢铁、煤炭以及煤电等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去产能、调结构仍然任重道远。房地产市场总体调控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解决,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压力也不小,一旦放松调控还会反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宏观杠杆率较前几年还是略有上升,不排除某些风险点依然存在。

  中国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凸显,在一些领域、地区、行业仍是比较突出的,分化状况不能忽视,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

  应当看到,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还是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是在稳中求进、化解矛盾中实现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现处于进行时,正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创业推动的大道上。本报记者 陆娅楠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