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成为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增长,并超出市场预期。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充分肯定,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良好开局。各方面对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逐步加深、行动更为自觉,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季度经济全面向好,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阶段性成果。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6.9%的增速中,95.8%靠的是内需,外需仅占4.2%。内需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18.6%,消费贡献率比投资贡献率高出了58.6个百分点。这种增量部分的明显变化,凸显了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二是在经济增速加快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全面向好的趋势得以巩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043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96.3亿元,同比增长70.5%;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4.4亿元,增长7.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671.5亿元,增长3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08.1亿元,增长24.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53亿元,增长15.9%。
三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三次产业角度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增加。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业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5%,比第二产业高出了17.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比第二产业高出了25.6个百分点。二是在制造业内部,今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4%,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5.2和6.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改变了过去两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不但由负转正,而且实现较高增长。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高达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1%。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也由负转正。特别是3月份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幅反弹至16.4%,成为最近两年的最高涨幅。其中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9.7%、16.6%,凸显了发达国家经济反弹对中国出口的带动。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出口分别增长37%、69.3%和27.7%,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口增长更为迅速。
我国进出口形势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周期性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8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指出,在活跃的金融市场以及制造业和贸易领域期待已久的周期性复苏支持下,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16年的3.1%上升至2017年的3.5%和2018年的3.6%。相较今年1月份的预测,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同时也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IMF认为,全球经济自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加速,这一势头一直在持续。据此,IMF上调了大多数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测,其中对欧元区预测小幅上调0.1个百分点至1.7%,对日本上调0.4个百分点至1.2%,对英国增长大幅调高0.5个百分点至2%。对美国则维持2.3%的原有预测。
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既为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从稳增长转向调结构和防风险,并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讲,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既有周期性问题,更有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只有在周期性复苏进程中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根本,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实现中高速增长,并进而迈上中高端水平。同时,一季度的良好开局,也是我国过去几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离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即使国际形势转好,我们也不可能取得这样好的经济成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必须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