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专访老航空人程不时:攻坚克难见证历史

2017年05月04日 10:39:30  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5月3日,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他负责过许多不同类型飞机的总体设计,包括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喷气式大型运输机“运-10”等。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图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将在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首飞,它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

  其实,这并非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大型飞机。1970年,代号为“708工程”的“运10”大飞机就已立项,于1980年首飞成功。可惜由于后续资金缺乏,“运10”项目被搁置,许多航空人的国产大飞机逐梦之旅也因此被搁置。

  今年已经87岁的程不时,是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中国第一家大型民用飞机“运10”副总设计师。尽管“运10”被搁置,但他心中的大飞机梦永不磨灭,他坚信中国有需要、也有能力自行研制大飞机,发展大飞机产业。

  这样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对话程不时】

  选航空专业与抗日情怀有关

  澎湃新闻:您是如何与航空结缘的?

  程不时:我于1930年生于湖南,后随父亲工作去了济南。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抗日战争我在逃难中度过了我的小学、中学时代。我亲眼看到了日本飞机对中国的轰炸,所以在我11岁的时候就抱定了志向:等长大了我要为祖国设计飞机。

  我上初三时,举家逃难到了桂林。桂林是当时美国飞虎队与中国空军的联合空军基地,常常能看到画着鲨鱼牙齿的美国飞机,由中国空军驾驶与日本飞机作战,这也坚定了我的飞机设计梦想。

  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清华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当时我们系主任和新生讲话,说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不发达,找工作很难,如果有兴趣可以转系。一盆冷水泼下来,不少同学转系了。但是我选择航空专业与我的抗日情怀有很大关系,我还是坚持留下来。

  澎湃新闻:毕业以后,您就从事了大飞机的设计制造吗?

  程不时:我于1951年毕业,当时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局,我就走上了航空工业这条线。一开始我主要参与了飞机工厂的设计,因为国内形势很紧张,急需把空军建设起来,而当时连制造军用飞机的工厂都没有。后来我参与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设计,并在往后的近20年一直致力于军用飞机的设计研制。

  在人家食堂里设计“运10”

  澎湃新闻:您从何时真正接触民用大飞机的设计研制?

  程不时:1970年,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讲要发展大飞机,地点定在上海,我被调任为“运10”大飞机总体设计组副组长。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厂房是借的,原是龙华机场解放前的一个民航基地,在那里待了20年,我们在人家食堂里设计,在走廊、楼梯间办公,日夜的工作就是要把飞机搞出来。

  在“运10”之前,中国从没设计过这么大的飞机,也从没设计过民用喷气式飞机。而“运10”最大航程超过8300公里,可以从上海直飞欧洲,中间不加油;它可以飞到两万米的高空,这些技术上都是突破。

  它的总吨位是110吨,而当时我们自行设计的军用飞机都是10吨量级的,比原来的飞机大10倍。在科学技术里面,大10倍的东西就叫做大一个量级,这是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了。很多人都以为大飞机就是大一点嘛,小飞机就是小一点,会做小就会做大;其实不是这样,大飞机有很多崭新的概念、系统、规律、规定。“运10”是承载着我国很多自主研发技术的呕血之作,历时10年终于研制成功。

  试飞“运10”像“大个子打篮球”

  澎湃新闻:您还记得“运10”首次试飞的场景吗?

  程不时:1980年9月26日清晨,我们从上海龙华机场附近的居住地坐车来到北郊的大场机场,当时太阳尚未升起,广阔的机场上,聚集了许许多多的人。巨大的机库大门被推开,小甲虫似的牵引车从库内缓缓开出,在它身后5米,“运10”庞大的身躯逐渐显现出来,高大的机尾上喷上了巨大的五星红旗和红色的“Y-10”徽号。

  印象深刻的是,临跑道的一侧,一群白发的老工人和一位老工程师坐着,那老工程师在大手术之后拒绝继续休养,要求尽快返回试制第一线,把从手术刀下夺回来的有限生命献给这架飞机。终于他熬到了这一天,执意要来亲自观看“运10”的首次飞行。

  直到今天,我还无法平静地叙述参加“运10”试飞盛典时的感受。我只能说,能亲自将依靠本国的力量创造出在当时算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飞机送上天空,真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当时在胸中充盈的是一种使命感。

  试飞机长王金大,带领着试飞机组登上了飞机。高速滑行后,“运10”昂起机头,在欢呼声中腾空而起直穿云霄。王金大胜利完成了试飞,驾驶着“运10”在机场轻盈地着陆,打开机翼上的减升板和发动机的反推力,如此巨大的飞机竟在很短的距离内停止了前冲。机组在锣鼓和鲜花的簇拥下将飞机驶回出发地停机坪,在万众欢腾声中步下了舷梯。

  我私下问王金大试飞“运10”的感受,他悄悄对我说:“就像大个子打篮球一样。”意思就是,打篮球的运动员都是个子高大,动作却十分机动灵活。“运10”在空中就像篮球场上的运动员,这么大一架飞机,飞行起来却生龙活虎!

  “运10”曾从成都飞拉萨

  澎湃新闻:首飞之后,“运10”去到其他城市做过试飞吗?

  程不时:“运10”除了进行常规试飞的一些项目以,还在国内一些城市作了适应性航线试飞,从上海起飞,越过泰山之巅,直飞北京。还越过长白山、兴安岭,飞抵哈尔滨,以观察“运10”对我国北部严寒地区的适应性。

  “运10”又向南越过南岭和珠江,到达广州,顺带为海关运送了14吨货物,然后向西飞到昆明高原机场。在昆明巧遇百年未遇的大雪,而高原与大雪未对“运10”造成任何有害影响。

  甚至完成了我国东西向最长的航线,上海到新疆乌鲁木齐,总航程3360公里。“运10”还从成都试航至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拉萨,这是一条过去被称为“空中禁区”、“死亡航线”的世界上最艰难的航线。“运10”成为在20世纪内唯一飞抵“世界屋脊”西藏拉萨的中国自行设计的飞机。

  澎湃新闻:“运10”项目被搁置,后来您还在为我国自主研发大飞机做努力吗?

  程不时:“运10”在我国各地试飞了4年,后来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终止研制,唯一一架“运10”飞机返回上海后永久停驻在大场机场,非常可惜。

  我又参与了“运12”飞机的研制,“运12”是轻型飞机,如果“运10”是大型豪华客车,那么“运12”就是一种空中的面包车,可以乘坐19名乘客。“运12”不仅机型本身成功,还是我国第一架通过适航标准审定的民用飞机。为此,该机型的研制,于198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还积极投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飞机的方法研究中,并在国内很多大学进行推广。

  我自始至终都在为实现我国自主研制大飞机做着努力,希望这一振兴民族产业的大项目能够再次启动。

  2007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2008年5月,中国商飞公司成立,时任总理温家宝指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政府的决心让我看到,多年未完成的夙愿终于有了希望。

  C919继承了“运10”的很多重要技术

  澎湃新闻:您是C919大飞机项目的专家组成员,C919的研制是从零开始设计?还是借鉴了之前“运10”研制的成功经验?

  程不时:C919继承了“运10”的很多重要技术。比如像发动机的安装位置,C919还是将发动机安装在了机翼的下面,叫“翼吊式”。之前在“运10”的研制中,就被质疑的声音诟病是“崇美”,因为“翼吊式”是美国波音公司飞机采用的布局。但不管是苏联的“翼根式”还是欧洲英国的“尾吊式”,我们都做了一比一全尺寸样机来比较优劣,还作了风洞实验做对比,最终认为还是美国的“翼吊式”发动机布局最为合理。

  又比如,C919作为100座量级的民用客机,机舱内的座位布局延续了“运10”单通道的设计。有人认为“运10”失败了,新的大飞机C919就要造双通道,至少可以载客在200人以上。我们对国内航线进行考察后发现,只有北京、广州、上海这三座城市之间的航线客流量很高,需要双通道大飞机,其他城市间的航线并不需要。因此更应该先制造使用普遍的单通道大飞机。

  澎湃新闻:相比于“运10”,C919是否有创新突破?

  程不时:当然有。“运10”被搁置后,世界上大飞机的设计制造也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此次C919在技术上很大的突破在于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控制系统。“运10”飞机都是人工拉舵来控制飞机的三轴:上升、下降、拐弯等,包括上世纪全球最大的民航客机波音747也不例外,飞机驾驶员需要自身有很强大的判断力。而C919配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把整个动作和周围的环境放到计算机里面,什么高度、什么速度,计算机都可以运算出来,降低了人为差错发生的概率。

  澎湃新闻:5月5日,C919就要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首飞了,您的心情如何?

  程不时:我很激动也很欣慰,首飞当日将去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C919的首飞不只是一个产品的诞生,而是一个产业的诞生。它意味着中国要诞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民用客机产业。这个产业在20世纪走了弯路,因资金问题被搁置、后在寻求外部合作后也失败了。如今这个产业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长成为一棵大树,不仅在民航客机领域拥有了主导权,还能带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生产、科技、教育、就业等各方面都将受益。

  C919的首飞,并不仅仅代表着某个具体型号的飞机研制成功,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有这种能力去开拓大飞机产业发展,中国人民攻坚克难造大飞机的雄心是永不放弃。

[责任编辑:郭晓康]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