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5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3年零8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提出的这份发展构想,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聚合力。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倡议逐渐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热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从学界、商界到政界,“一带一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概念和关键词,获得了广泛的、多维度的认同。
人们欣喜地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成为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演绎出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值得仔细研究。
首先,“交响乐”的形成,得益于中方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内涵的把握。
2015年,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记者协会主席阿比多夫在中国连续考察后,回国发表连载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根本目的是以政治互信、经济整合及文化包容为基础,打造地区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阿比多夫是敏锐的,他触碰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中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各种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的今天,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并通过“一带一路”的实践,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使之更加包容持续、更加公正合理。
3年多的实践成果,印证着中国倡议的魅力。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与哈萨克斯坦、捷克、老挝、柬埔寨等国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边合作规划纲要,并与蒙古、俄罗斯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规划纲要。
其次,“交响乐”的形成,得益于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坚持,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个操作维度的不断落实。
中国所倡导的坚持平等协商、坚持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在实践中,“一带一路”为各国提供了重要国际公共服务产品。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约1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
不仅如此,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
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为增进沿线各国民众福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三,“交响乐”的形成,得益于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经验的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日前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展现出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三大发展经验的总结。一是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通过改革促开放、通过开放倒逼改革的经验。三是中国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验。3年多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身的发展经验,减少这些国家的学习成本。这种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模式,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东西。
“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又是个年轻的倡议,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寄托着对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期望。如今,乐章已经开篇,合奏正在进行,各方需要携起手来,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有力的贡献。中国也欢迎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早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