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移步楼上”——徜徉在铜锣湾、尖沙咀和旺角等香港繁华商业区街头,随处可见的类似宣传牌不免令人困惑。循之而去,那些老式居民楼高层中的另一番洞天,将令到访者赞叹不已。
在工商大厦或老式居民楼二层以上落户的商铺,被香港人称作“楼上铺”。从服装饰品、医药百货、家居用品,到教育中心、美发沙龙和饮品食肆,几近包罗万象。再加上绚丽多彩的外观,其已成为香港多元商业形态中不可或缺的靓丽一角。
一段时间以来,香港各个商业区的品牌愈发趋同,尽管高密度的店铺给游客带来方便,但逛街的乐趣也逐渐失去。“楼上铺”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个性化缺失带来的遗憾。
这些藏匿在各个大厦及居民楼中的店铺带给购物者一种自由探寻的新鲜感。到达一些店铺,需要爬上略显逼仄的台阶,但进入后则会豁然开朗。通常,这些店铺会将墙壁改为通透的落地窗,看着楼下拥挤熙攘的街面,这种跳脱出人群的购物体验更为难得。
位于铜锣湾一座大厦二楼的“Homeless”,专营别具特色的家居用品,店里有旧时军用头盔改造而成的灯饰,还有充满野趣的树枝物品架,以及别具艺术气息的精美杯具,很多款商品都出自知名设计师之手。
作为“Homeless”的熟客,香港顾客叶小姐很喜欢这家店铺的产品,也经常到类似的楼上铺购物,因为它们设计新颖,所卖物品有特色,店铺的整体定位也比较吸引人,“很多身边的朋友都会光顾楼上铺”。
此外,与临街店铺相比,这类店顾客通常较少,可以慢慢挑选中意商品,销售人员的态度也比较热情。
香港的美食同样不容错过。除了大型商业中心和独立成户的餐厅,在最新的《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2014》评选出的香港餐厅中,有一众食肆都选择在楼上开铺。记者统计榜单后发现,在摘得米其林三星和二星的18家香港优质餐厅中,近七成都高居楼上。
为何很多香港的星级食肆偏爱在楼上铺经营?其中一个原因是高层的视野广阔,在夜晚品尝美食时欣赏香港绚烂的夜景,能获得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此外,这种楼上餐厅较好的私密性,也满足了喜欢清静客人的需求。
“喵星球”咖啡屋坐落于铜锣湾崇光百货后侧一座大厦的4层,占地60多平方米的店铺以猫咪为主题,店内养着10只猫咪。
“选择做楼上铺是因为铜锣湾地段街道两旁的铺租昂贵,10平方米每月就高达十几万港元,而这家楼上铺每个月租金为4万港元,便宜了不少。”从小喜欢猫咪的店主何静坦言,很多店铺都是由于高昂的租金而选址楼上。在她的印象中,近两三年来,铜锣湾地带的居民楼、商业大厦内多了不少楼上商铺。
作为香港文化的一种新标志,有的品牌干脆用“楼上”二字来命名。“楼上”燕窝庄成立于1998年,一开始公司就以楼上铺形式经营,目前已有25间分店。虽然做出了名气,“楼上”燕窝却仍旧选择将大多数店铺开在大厦楼上,因为其深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为使大众更了解楼上铺,专门介绍这类店铺的搜索网站也应运而生。摸上楼(GoUpMall.com)网站创建于2011年,已经有超过1000多家楼上商家加入。创办人张尤忠说,希望通过网站渠道的宣传,让市民和游客更多了解香港楼上铺文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开始经济转型,传统制造业外移使得一批工业大厦空置。张尤忠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观塘的工业大厦开始出现楼上铺,商家以批发的形式售卖货品。接着,中环、铜锣湾的老式居民楼也出现零星的楼上咖啡店。近十年,在铜锣湾的波斯富街、崇光百货商场后面的居民楼里,楼上铺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于那些创业、小本经营的商家,选择楼上铺是应对香港高昂租金的明智选择。在铜锣湾,楼上铺的租金常常只是地铺的十分之一。另外,楼上铺的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定位所售物品,把商铺打理得具有自身特色。”张尤忠说。
香港特区政府也开始注重发展香港的立体空间。特区政府推行的工厦活化政策,通过“免补地价”一系列措施降低改装或重建的门槛,鼓励将工厦用作营商、创意产业等其他用途,这些都为香港楼上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 赵菁菁 王欣)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