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食品  > 正文

食品价格普涨 1月CPI同比涨幅或回落至2%左右

2013-01-23 14: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食品价格虽上涨 基数效应更显著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农贸市场调研时发现,近两个月以来,蔬菜、肉类等多种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食用农产品的持续、较大幅度上涨引发市场对通胀的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去年1月基数较高以及目前非食品价格较平稳等因素,预计1月CPI不仅不会出现同比上涨,反而会出现回落,预计涨幅回落至2%左右。从全年看,今年通胀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但总体温和可控。

  食用农产品价格普涨

  分析人士表示,去年11月全国各地的多种蔬菜“滞销寒潮”已过去,在“寒潮”落幕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季节性、节日性因素影响加强,导致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普遍上涨势头。

  据商务部监测,自去年11月以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12周上涨。其中,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连续13周上涨,猪肉批发价格连续10周上涨,鸡蛋零售价格连续9周上涨。

  农业部2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天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12.42。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14.98。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从1月4日的4.21元/公斤上涨至4.38元/公斤,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平均价格从4.73元/公斤上涨至5.04元/公斤,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从22.71元/公斤上涨至23.34元/公斤。

  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网的数据显示,蔬菜周价格指数从1月第一周的142.29点上升至第三周的152.16点,上涨近10个点。

  2月CPI同比涨幅或上行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食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将带动今年1月食品价格环比继续出现较高涨幅,但去年1月CPI同比涨幅高达4.5%,基数较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今年1月CPI的翘尾因素仅为0.9,这意味着,即便食品价格维持去年12月的环比涨幅,只要非食品价格未出现超越季节性的上涨,今年1月的CPI同比涨幅将出现显著回落,预计回到2%以下。

  “极寒天气的持续和春节的临近将导致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东吴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黄琳表示,预计1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在3%左右,非食品价格则保持平稳。考虑到去年1月基数较高,预计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2%左右,但2月突破3%的概率较高。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由于春节移位的因素,预计1月CPI同比涨幅将回落到1.8%左右。

  全年通胀料前低后高

  分析人士表示,从节奏上看,今年一季度将是全年CPI同比涨幅的低点,可能呈现“倒N型”波动。其中,1月受基数因素影响,CPI同比涨幅将再次回落至2%附近;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同比涨幅将升至3%左右,达到阶段高点;3月将再次回落。预计全年通胀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但总体温和可控。

  彭文生表示,从一季度来看,翘尾因素的下行和春节错位因素对CPI同比涨幅影响较大。今年春节在2月份,去年春节在1月份,春节错位将导致1、2、3月的CPI同比涨幅呈“先降—再升—后降”的“倒N形”波动。综合来看,预计1月CPI同比涨幅将下跌至2%以下,约为1.5%-1.7%,而2月份将回升至2.5%-3%,3月份将再度回落。

  “从去年12月的非食品价格和PPI走势看,总需求复苏态势虽然明确,但仍是弱势复苏,企业尚未开始大规模的再库存周期。短期内非食品价格和PPI环比涨幅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彭文生认为,今年通胀将呈现总体温和、前低后高走势,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2.7%,PPI上涨0.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CPI的短期走势来看,1月份CPI可能出现暂时性回调。“初步预计,今年一季度CPI较2012年四季度略高,同比涨幅约为2.4%。今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将进入上行周期的初期,初步判断将上涨3%-3.5%。”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往年CPI翘尾因素的整体趋势是前高后低,但2013年的翘尾因素在第一季度并不显著,预计上半年物价仍能保持平稳运行。

  申万研究报告预计,全年食品价格会上升,这主要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带动,非食品价格涨幅将相对稳定,经济弱复苏对价格的拉动相对偏弱。全年通胀总体温和、前低后高,这决定了资源要素价格改革、降准等时间窗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倪铭娅)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