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香港卫生署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汞)含量超标,已责令产品经销商进行回收。由于事件涉及国内中药行业传统名企北京同仁堂,其旗下新股“同仁堂国药”又刚刚在香港上市,因此备受媒体、公众的关注。但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同仁堂方面仍未就此事作公开回应。
香港卫生署:同仁堂健体五补丸汞超标
昨日,香港卫生署发布消息称,该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在内地制造,注册编号为HKP-08760,批次编号为1033946。其经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管理有限公司进口香港销售。该中成药用于成人调理身体,其成分本不应含有水银。香港卫生署在日常市场监测中购得该中成药后,把样本交由政府化验所化验,结果显示样本的水银含量约为上限标准的五倍。
据了解,急性水银中毒可引致口部发炎,长期摄入水银,更会引致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但香港卫生署表示,至今还没有接到有人服用该中成药后感到不适的报告。
而去年底,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发布了有关中药重金属、农残、黄曲霉毒素等物质的限量标准草案,公示截止日期为今年4月24日。
根据该草案和《中国药典》附录中规定,“除矿物、动物、海洋类以外的中药材中,汞不得过1mg/kg。”
记者就此事致电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人员表示总部已获知健体五补丸水银超标一事,但具体情况需其宣传部门回应。记者随后多次致电其宣传部门,但截至昨晚记者发稿,始终无人接听电话。而同仁堂在香港的门店则回应表示,内地消费者如想退药,必须返港办理并提供购药凭据。
记者调查:问题产品来源成谜
在香港卫生署官方网站发布的产品图片显示,这款“健体五补丸”产品为墨绿色六角形包装,剂型为淡黄色丸剂,功效标注为“安五脏·补气益血”。包装上显示的制造商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药厂”,总经销商为“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管理有限公司”。
但记者查询北京同仁堂旗下制药工业相关单位,发现与上述制造商名称相似的只有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但在香港被查的产品的标注制造商名称中,却并无“股份”二字。
作为总经销商的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管理有限公司,其网址后缀为“hk”的官方网站上自称为北京同仁堂1991年成立的“香港分公司”,目前已开设香港30多家分店及英国1家分店。
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管理有限公司官网上的“产品及服务”栏目显示,该公司提供中医诊症、针灸推拿/骨伤、中药材、中药颗粒、中成药等服务,但除简单列举了安宫牛黄丸等知名药品外,未提供包括“健体五补丸”在内的具体销售产品名录。
而在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记者也未找到“健体五补丸”这款产品。与此同时,记者登陆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国产药品、保健食品等数据库,检索“同仁堂健体五补丸”和“健体五补丸”等关键词均未有任何信息。
资本市场:同仁堂股票暂未受影响
据悉,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目前,北京同仁堂集团旗下拥有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同仁堂国药(08138.HK)三家上市公司。
5月8日,汞超标事件尚未对同仁堂的股价造成影响。A股市场中的同仁堂开盘23.53元,收盘24.48元,上涨3.55%。而港股同仁堂科技开盘25.25港元,收盘25.15港元,下跌1.18%。
刚刚于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盘交易的同仁堂国药仍一路高歌,开盘6.64港元,收盘7.95港元,上涨21.75%。该股在5月7日挂盘交易日开盘价为每股4.7港元,6.53港元报收,涨幅达114.8%,成交额6.99亿港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同仁堂药品频频陷入质量安全“罗生门”。早在1月中旬,就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北京同仁堂对此回应称,产品不存在问题,只是标签未及时更新引起了误解。
4月初又有媒体曝光称,在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公告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批次地黄被查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合格。北京同仁堂对此回应称,该批次地黄并非旗下公司生产。至今,在北京同仁堂官方网站的显眼位置,仍然悬挂着“关于媒体‘同仁堂地黄被检出不合格’报道的说明”。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实习生 张曦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