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油、盐、酱、醋、味精、糖,这几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曾经构成了千万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全部味觉想象与需求。
一位生于70年代的网友这样描述:70后的童年,生活特别纯真质朴,所有吃的东西都保持自己的原味,所有的物产都保持着原来的体型。记得有一天爸爸拿回来一包白色的颗粒,上面写着:红梅味精。我们那天喝的汤就比往日鲜美10倍。那时候,爸爸妈妈每天用味精都非常谨慎,炒鸡蛋都舍不得放,只有炒菜出锅的时候才放那么几颗。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叹,时间的力量,赋予我们无数的美味。然而岁月的流逝,也会残酷地让当年的味道黯然失色。我国知名的味精品牌都以花来命名,像梅花、菊花还有莲花等。虽然现在正值盛夏,但是这些花儿却在遭遇一股行业的秋风。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味精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大幅加快。曾经的厨房必备,如今的市场弃儿,美味的味精为何“变味了”?
说起味精的身世,这个学名叫做谷氨酸钠的小东西,谁又还会想到它还有一段抗日自强的经历。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博士研究发现了制作谷氨酸钠的方法,那时候味精还不叫味精,而叫它的日本名字——味之素。而在那个时代,味之素带来美味,也是日本经济侵略的先锋队。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中,就有烧毁“味之素”仓库的片断。1921年秋天,著名实业家吴蕴初终于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味精”,这个名字,带着它鲜美的味道,伴随中国人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
然而如今,味精这个曾经中国人餐桌上、烹调时必备的调味品,很多家庭却在对它说“不”,
消费者:家里就没有那种味精,教我做菜的阿姨开始就一直没用味精,她也有十几年没用过味精,而且味精吃多了口干。我也不用鸡精,就用酱油和盐,也很好吃。
消费者: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用它了,主要觉得它是提炼物,我更想保持菜品自然的味道。
不仅如此,还有传言说,味精在高温情况下会产生有害物质。味精在人们心里仿佛已变成了“害人精”。
而且味精在带来的鲜美的同时,我们却很难想象到它是一个高能耗、高粮耗又高污染的行业,同时还是食品工业中废水的排放大户,也是中国发酵工业的最大污染源。就像过气的明星,味精从万人迷到无人问津,连业内人士也对它的未来无法看好。
业内人士:味精行业逐渐萎缩了,这个东西也被其他东西取代了,而且也比它好的多。味精企业在我国已经没有前途了,它属于第一代的调味品。
一组公开数据能说明味精昔日的辉煌,一项目录同样也会让其倍感危机。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味精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1992年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02-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目前中国味精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但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的目标任务同比增幅最大,与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
由于资金实力、环保能力等因素,中小企业总是最先被清洗。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没有工信部日前的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背景,中小味精企业也是难以为继。在众多制约因素中,经营成本就是他们迈不过去的坎。
业内人士:一家小型味精生产企业产能一般在8000-10000吨,难以同梅花集团等业内龙头几十万吨的产能相提并论。2009年之前,南方煤炭价格一吨在200-300元的时候,还有一些小厂在生产,等煤涨到一吨800-1000元的时候,就没有工厂做了。
尽管,有消息指出,目前长江以南味精厂家几乎已经全面停产。然而小企业的退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公司面临的困境。2010年中国的味精产量已达到256万吨,但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一年的消费量在140多万吨,还有大量出口,以至国际市场都饱和了。
莲花味精2012年年报也显示,味精行业产量的逐步提升加大了市场的饱和,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而像鸡精这样的新型调味品的出现,正严重冲击着味精的传统市场。面对“鸡精围城”,味精这名老将已经力不从心。
现在,味精的处境是:市场在萎缩,工艺没提升,口味无转变,除了价格战,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竞争空间。
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就像当年录放机、传呼机等一样,短时间内便淡出了人们视线。味精,真的会消失吗?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