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食品  > 正文

台媒:犯罪代价轻 台食品安全何曾“不纯砍头”

2013-11-01 09: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10月31日电 台湾《联合晚报》30日刊载社论指出,现行的台湾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罚则太轻,执法又不严,才是让不肖商人敢于一再为恶的诱因。只有重罚是严惩恶商的手段,还必须配合严格执法,让这些厂商知道法网恢恢。

  文章摘编如下:

  食品安全问题频传,从油品到肉品,几乎“一日一爆”,甚至还有许多未爆弹。台湾当局向黑心厂商宣战,除了祭出重罚,更将投入庞大人力。但这是一场持久战,关键是必须提高商人为恶的成本,并设法落实从业人员的自律,才可能打赢这一仗。

  台湾大统事件引发民众闻油色变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知名王品集团旗下烧肉餐厅验出牛肉含瘦肉精齐帕特罗,又让消费者陷入另一阵恐慌。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江宜桦29日在“立法院”宣示,将彻查超过3000种获GMP认证食品,预计三个月内检验完毕;针对进口违规肉品的进口商,也将100%查验。

  一时之间,当局必须为食安把关的工作,千头万绪。这还不包括31日公布对190多件市售油品的抽验结果,“卫福部长”邱文达已透露,其中约30件“有一些异常”,且名单中可能包括知名大厂。此刻当局集中资源保障食安,当然是施政要务,但光靠政府查缉、认证,只会事倍功半。若依江宜桦的宣示,既要全面彻查超过3000种获GMP认证食品,又要对违规肉品进口商100%查验,再加上市面上充斥各种伪禁药,就算包括江在内的全体公务人员都投身加入查验,恐怕也难全面防堵,只会疲于奔命。

  “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这是老祖宗的经验谈。坊间卖蜂蜜的店招,写着大大的“不纯砍头”,却被检验出许多都是人工果糖,从没人真的被 “砍头”,连重罚都少听闻。现行的“食管法”罚则太轻,执法又不严,才是让不肖商人敢于一再为恶的诱因。日前的塑化剂被法官轻判案例,更让消费者失去信心。如今当局研拟祭出重罚,不仅要罚得重,更要罚得痛,最重要是必须将违法代价提高到业者不敢以身试法的地步,才可能从上游切断黑心食品制造。

  如媒体所言,婆婆妈妈们不是贪小便宜,只是要经济实惠,信誉毁于一旦。只有重罚是严惩恶商的手段,还必须配合严格执法,让厂商知道法网恢恢;甚至应大幅提高检举奖金,让员工、业界彼此监督。但愿还有机会恢复台湾的食品安全招牌。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