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食品  > 正文

包子馒头加明矾 “红杏”等13家餐企被查

2014-09-23 09: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包子馒头加明矾 “红杏”等13家餐企被查

实验人员检测馒头中是否添加了明矾。

  实验人员检测馒头中是否添加了明矾。

  今年7月1日起,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不得添加明矾。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出台的这一新规已实施两个多月,成都的馒头等面制品情况如何?

  9月18日,成都市食药监局通报称,7月份以来,在日常检查和抽检中发现,成都有21批次包子、馒头被检出不符合规定,分别来自13家餐饮企业及包子店,其中包括成都红杏人北餐饮有限公司等知名餐饮企业。

  目前,成都各级食药监部门正对抽检不合格的餐饮企业依法进行查处。据介绍,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最高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最高处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违法企业,将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规定

  7月1日起

  馒头发糕等面制品禁加明矾

  今年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明确提出从2014年7月1日起,馒头、发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硫酸铝钾(俗称钾明矾)和硫酸铝铵(俗称铵明矾)。据介绍,此次调整不包括油条、粉条、海蜇等普遍使用明矾的食品。

  “明矾其实就是硫酸铝钾。”成都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说,市民日常接触到的食品,如油条、油饼、粉条、麻花等均有可能添加。

  通报

  抽检不合规

  成都13家餐企包子铺被查

  截至目前,这项新规已实施两个半月。18日,成都市食药监局通报了7月份以来在日常检查和抽检中发现的面制品中违法添加“泡打粉”等含铝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共有21批次包子、馒头被检出不符合规定,分别来自13家餐饮企业及包子店,其中包括成都红杏人北餐饮有限公司等知名餐饮企业。

  成都市食药监局称,对查出使用标准中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餐饮企业,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八十五条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相关生产经营者应使用天然、安全、健康的发酵产品,如酵母、发酵粉和无铝复合膨松剂代替含铝食品添加剂。

  走访

  商贩多知情

  禁用明矾后改成了小苏打

  18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成都双桥子、双林路附近多个包子铺,双林路一卖馒头的摊主说,之前她会添加少数“泡打粉”用来蒸馒头,“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比较松软。”一个月前,她听人说起新规已禁止在馒头、糕点中使用明矾,“我就改成了小苏打,效果差不多。”

  走访中,记者发现,卖馒头的商贩大多知道“馒头中禁用明矾”的新规,但也有极少数商贩不知情。对此,成都市食药监局表示将加大宣传和抽查力度。

  7月8日,就在新规实施一周时,华西都市报记者曾从双桥子、成龙路、抚琴路三处随机买了三个批次、6个馒头送权威部门检测。两天后,抽检报告显示,该三个批次的馒头均未检出硫酸铝钾,即俗称的明矾。

  铝摄入超量

  可能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

  “明矾”含有铝的成分。“长期过量地摄入铝,对人体健康肯定有影响,可能会增加智力下降、痴呆发生的风险。”成都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位医生说。

  成都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说,小麦粉及其制品禁止使用的硫酸铝钾俗称钾明矾,硫酸铝铵俗称铵明矾,复合型膨松剂“泡打粉”的主要成分即是这两种物质。泡打粉在馒头、油条及各种膨化食品中应用广泛,起着快速发泡和起酥的作用。目前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铝主要会影响人体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

  成都上半年抽检食糖合格率最低

  18日,成都市食药监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上半年对全市食品、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的抽检情况。

  在25类食品、8类食用农产品、添加剂等抽检中,总体合格率为98.2%。其中,水发食品、罐头、水果的合格率均为100%;食糖合格率最低,为92.9%。

  据介绍,因为配方设计未按国家标准、加工工艺控制不当等原因,以致食糖色泽不白而过度使用含硫食品添加剂,导致食糖被检出二氧化硫超标。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柳锋实习生杨浩然杨乔玮摄影张磊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