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食品  > 正文

红枣怎吃最好?必知6种吃法

2014-12-01 10:46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医指出,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俗语也有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由此可见,红枣的食疗功效很高,那么红枣怎么吃最补人?小编帮你盘点几种健康食用方法,让你的脸色红润血气旺!

  红枣也被称为大枣、枣子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份、胡萝卜素、维生素B、C、P及磷、钙、铁等,有维生素丸的美称,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那么红枣怎么吃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呢?一起来看看吧。

  强化功效一:补脾、养血、安神

  材料:红枣1000克,蜂蜜500克。

  做法:洗净去核取肉捣烂,加适量水用文火煎,过滤取汁,混入,于火上调匀取成枣膏,装瓶备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连续服完,可防治失眠。

  强化功效二:驻颜祛斑、健美丰肌

  材料: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冲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摘洗干净。把红枣、黑木耳放入汤盆内,加入适量清水、冰糖,上笼蒸约1小时即成。每日早、晚餐后各服一次,可以补虚养血。

  强化功效三:调经、去便秘

  材料:当归15克、红枣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浓汁100克,去渣取汁,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服用,10日为1个疗程。

  强化功效四:解郁、除皱、皮肤白嫩细滑

  材料:生姜500克、红枣250克、盐10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

  做法:捣成粗末和匀备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此茶具有补脾、养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颜白嫩、皮肤细滑、皱纹减少。

  强化功效五:清肝明目

  材料:红枣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

  做法: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强化功效六:润肺健脾、使面色红润

  材料:红枣50克、水发黑木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水发木耳去杂质洗净,切成小块。红枣去核,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红枣、木耳烂熟,放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常食能使面色红润、青春焕发,此汤尤益于女性。

  如果想更简单便捷地食用红枣,还有下面的这些方法哦!

  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实验证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持续1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近而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着它功效的高低。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

  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这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C。

  红枣熬汤,止咳润肺

  唐代盂诜所著《必效方》中记载了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可止咳润肺。

  材料:银耳:20克(大约半朵),红枣:20颗,冰糖:60克(可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减分量)

  做法:把银耳放在清水中发开,摘去蒂头,撕成小块,与红枣、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6碗,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半个小时,即可熄火。

  红枣煮蛋,补血养颜

  用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到枣烂桂圆绵时,打只鸡蛋;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

  红枣、桂圆和红糖都有补血的功效,煮出的鸡蛋很滋补。

  红枣泡茶,补气护嗓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

  如果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茶了,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

  红枣熬粥,安神助眠

  中医上讲,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可用适量百合、莲子搭配红枣调理。若与小米同煮,可更好地发挥红枣安神的效用。

  红枣泡酒,血管通畅

  红枣在浸泡过程中,富含营养的有机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对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效果。

  编辑提醒:

  1、干红枣大小各异,虽然在营养和食疗功效上差别不大,但从口味上建议,泡水泡茶时选用大个的红枣,特别是新疆产的红枣,口感很甜,最好将其撕成几半再用;熬粥、泡酒等则可随意选择。

  2、大枣有益健康,但并非多多益善。中等大小的红枣,一次食用最好别超过15个,过量食用有损消化功能,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