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茶行业虽然市场容量超过3000亿元,但单体茶企的体量却非常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8月底,全国只有9家茶企挂牌新三板,2家在港股上市,规模依然有限。在这11家企业中,营收达到亿元以上的寥寥无几。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长期以来由于茶叶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质量缺乏保障,绝大多数茶叶还处于土特产粗加工的状态,整个行业显得弱小而混乱不堪。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表示,全国茶企约有7万家之多,但估计品牌茶企在行业中的占比不超过10%。
行业无巨头
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据Wind数据,2014年精制茶行业收入达到1669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速35.81%,茶叶产量达到244万吨,近十年复合增速18.62%。
然而,这个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行业却没有诞生巨头。“许多茶企是家庭式的,没有大资本投入,很多企业一年营收就是两三百万元。”业内人士梁军(化名)说,茶叶消费受地域影响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饮茶习惯,比如北方普遍爱喝花茶,广东、福建爱喝乌龙茶,江浙地区爱喝绿茶,能够满足全国口味的茶很少。
据统计,目前只有天福茗茶(06868,HK)、龙润茶(02898,HK)两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没有一家在内地主板A股“喝茶”,只有少数实力稍强的茶业“取道”新三板寻觅资本融资。8月9日,古树普洱茶生产企业中吉号(838212)挂牌成功,成为第11家与资本市场接轨的茶企。
即便是天福茗茶规模也相当有限。天福茗茶中报显示,今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溢利0.82亿元,同比下滑17.8%。按照2014财年16.89亿元的营收计算,排名第一的天福茗茶在精制茶行业占比仅1%。而在新三板茶企中,去年收入过亿元的只有谢裕大(430370)和八马茶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在数量多、产业分散的茶行业突围,只有走上品牌化道路。中吉号董事长杨世华谈到,以前很多普洱茶企业不注重品牌建设,或是仅把品牌当做外在形象,忽视提升内在品质,也缺乏品牌开发的宏观指导与战略规划。
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标准化程度低,很多茶企业的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规模化遇阻。王文礼曾告诉记者,标准化最难的就是将评判标准量化,比如采摘度、发酵度、烘焙程度等,甚至在品茶环节更难,比如固化茶的香气、甜度、汤色、滋味等。
欧睿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天福茗茶和大益分别只占有3.72%、3.61%的市场份额,合计不超过10%。
杨世华表示,近年来茶叶消费一直在普及,饮茶人群一直在提升,很多茶企加大工艺制作和研发力度。随着茶叶价格回归理性,消费型茶叶逐渐占据市场主导,整个行业将持续增长。
八马茶业董秘吴庆祥也表示,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现在国内茶企品牌力不够,放在商超货架上很难吸引消费者,品牌化的路还很长。
不少企业也开始发力电商渠道。天福茗茶在半年报中提到,为了吸纳更多宁愿在网上购买茶产品的客户,公司一直留意开展互联网销售的机会。
梁军表示,电商渠道品牌、价格优势明显,但前提是品牌必须得到消费者认可,否则仍是价格战的低端竞争,很难真正给企业带来利润。以铁观音为例,100元以下的单品最受欢迎,但运费就占到总价的10%,如果是铁罐包装成本就更高了,因此茶企做电商更多是提高品牌曝光度。“随着行业有序发展和竞争,未来茶行业前景很好,也会诞生有规模、实力的企业了。”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