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乔玲 本报记者 傅江平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及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获悉,在2014~2016年对桶装水的抽检过程中,多家企业频频登上不合格黑榜,其中一家名为“深圳市清泉饮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在3年内竟有9次上榜,“深圳五指山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上榜7次,成为不合格灾区的“惯犯”。据统计,在过去3年里,被抽检贴上“不合格”标签至少3次以上的桶装水企业就不下10家,通报不合格饮用水的案件时有发生。而大部分不合格项目在于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总数超标。
据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菌落总数是桶装水常见不合格项,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常见的小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这种细菌的“身影”,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饮用含有铜绿假单胞菌的桶装水可能会存在健康风险,容易引起脑膜炎、皮肤炎症等疾病。而菌落总数指标,由于其检测可能包含非致病菌,当前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的检测项目中删掉了“菌落总数”,只检测致病菌。
“关于不合格项的有害性,不管是政府的大力宣传,还是桶装水生产常识,大部分企业都应当知晓的,但以上‘黑名单’企业,屡屡不做改善提质,与他们缺乏质量意识不无关系。”有业内人士指出,桶装水已经成为不少家庭和企业的标配,多家企业饮用水质量不过关,且屡教不改,其产品的安全性可想而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深圳高压的食品安全态势下,还出现这样的顽固分子,饮用水安全保卫战不容懈怠。
据记者观察,桶装水水质不合格项超标只是整个市场的乱象之一,制售假桶装水,生产资质许可证张冠李戴等现象也被曝出不少,假冒桶装水盛行,高端水成重灾区。
2016年5月,龙华区查封了一家常年以自来水冒充名牌桶装水供供应周边居民的小店,引起业内关注。据执法人员反映,该店售卖的怡宝牌等品牌桶装水,实际上是拿空桶灌的自来水,“生产”过程简单粗暴,置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于不顾。2016年7月,有媒体曝出龙岗区一家名为羊台山的商铺,其销售的马峦山牌桶装水部分缺乏“厂址”标识,更离奇的是,该款桶装水标签显示是深圳某家饮水有限公司委托生产,但其生产食品许可证编号竟然是另一家公司所有,生产资质存疑,遭到相关部门责令整改。
业内人士指出,“桶装水仓储和运输成本属于刚性成本,无法压缩,尤其是目前整个桶装水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马太效应明显,两极分化突出,整个行业处于一种成本持续上涨、利润不断摊薄、消费者品牌倾向愈发明显、监管越来越严格的状态。在一线品牌占有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二线、三线甚至一些低端品牌要想在狭缝中继续生存,就要想办法突围,这中间,难免就有人走了歧途,一些低价水从生产环节偷工减料,出现套牌、以次充好等现象,这是造成桶装水安全令人担忧的原因之一。但这不能成为不法分子开脱的理由,饮用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生产劣质、假冒桶装水可能取得一时的利益,但并非长久之计。”
有专家指出,作为企业,要增强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强化职业操守,严格把控生产过程质量,才能真正获得利益,赢得人心口碑,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对危害市民饮用安全的行为零容忍,加强惩处和宣传,肃清市场乱象,营造良好的饮用环境。作为市民,要擦亮眼睛,切莫贪图便宜,学会从水桶、封口、激光打码、桶、防伪码等方面揭穿假冒桶装水的伪装术,同时准确饮用桶装水,保障自身安全。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