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海峡西岸  > 正文

两岸专家建议设立厦金特区 共创两岸自贸区

2010-07-13 10:34 来源:厦门商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厦门金门门对门,两岸学者建议建“厦金特区”。(资料图片) 蓝添艺 摄

  从“海西”概念提出到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支持加快海西建设,外加前不久两岸ECFA的签订,海西经济区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正如厦大台研院副教授石正方所言,“如果说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推进海西建设的关键期,那么,现阶段则是关键期中的关键。”

  然而,海西区域历史基础薄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甚至有学者认为,“海西仅软硬件方面,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区至少十年。”而在厦大台研院30周年院庆之“海西战略与两岸区域经济整合”研讨会上,两岸专家也对此表示担忧,“如不能在短期内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增长极,带动整体区域的发展,将会错失发展机遇。”

  那么,机遇在哪里?两岸专家学者提出成熟新设想:既然海西立意根本之一在海西,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配套也很成熟,不妨联手金门设厦金特区,在管理机制上取得突破,甚至谋求设立闽南金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实验田,进而形成合力推进海西建设。

  厦门优势减弱?

  “厦金特区是厦门发展的突破口”

  平潭作为福建省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被规划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实验区。但厦大台研院经济所所长石正方提出,平潭立意无疑是好的,但就其发展而言,却难以在短期内收到预期的实效。平潭虽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但海西对其他已发展的区块如厦门等地如果关照不够,未能纳入规划,就会“格局太小,无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高效率。”

  如何扩大格局?石正方认为,在开发平潭同时,不妨同时推进基础雄厚的闽南地区对台综合实验区建设,“此前众多学者已经提出厦金特区、厦门两岸融合综合试验区等概念,这些试验区除具有经济整合的功能外,更可以加强两岸的社会融合。”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早在2002年就提出“建厦金特区”概念。虽后有平潭岛开发呼声不断,海西建设有了新内容,但谢明辉依然坚持己见,“不要小看金门,虽然只有8万人口,背后却连接着大台湾,可以使厦门‘脱胎换骨’。”他所提的“厦金特区”不只包括厦门与金门,未来还将泉州、漳州纳入规划发展,形成不同制度的试验田和缓冲区。这样,“厦金特区”就有望成为‘拥有1400万人口的国际级大都市’,这对海西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这与石正方设立“闽南金三角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相符,她说,也就是在这个区域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突破现有的行政壁垒,实现行政区合一的管理机制,厦漳泉城市联盟发展就会落到实处。

  合体如何运作?

  “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先行先试”

  对于厦门在海西建设和对台合作中的作用和定位,厦大台研院经济所副所长唐永红认为,可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先行先试区”。

  唐永红认为,在特定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内容在两岸整体层面尚不具备条件推进的,可以在海西区先行先试。而从区位与服务区域条件、港口与物流条件、成本效益条件等角度综合考量,他个人更偏向选择厦门。

  要建设“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先行先试区”,除厦门经济区自身转型为集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金融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集约化综合型自由经贸区外,更重要的就是寻求跨关境发展。而与金门合作无疑是厦门的最佳选择。唐永红为厦金合作“量身”设计了两步走战略,首先是建立开放性的多功能综合型厦金自由贸易区,整合厦金两地的海港、空港及其他经济优势,将其建设成为海峡两岸的国际贸易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导的加工制造中心,成为海峡两岸与国际物流链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第二步便是建立更加开放的厦金自由经济区,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化区域经济中心。

洪奇昌 资料图片

  洪奇昌: 厦门应建成生态人文城市

  戴着黑框眼镜、来过厦门多次的洪奇昌9日在参加完厦门大学台研院30周年庆典时意犹未尽地说:“今后如有一些商业、经贸活动,还会再过来参加。”

  曾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洪奇昌,对两岸关系涉足甚深。厦门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而且“这里与台南最相像。”这种相像拉近他对厦门的亲近感,“腹内”也有好建议:“厦门要看到整个区域产业能量,这种就是当地政府要去思考区域经济定位。如大厦门区域经济不一定要与珠三角、长三角相同。产业结构建立需要相当时间。”

  在他眼里,厦门“应该要成为一座生态、生活、旅游的人文城市。”不过,当被记者问及“会考虑来置业吗?”洪奇昌的回答是,“噢,当然不会。我本来不是做‘投资事业的人’,我是做‘做政策研究的人’。”但他并不否认“也许会来这里旅行,鼓浪屿很漂亮!”

  至于台南厦门两城市将来两岸发展远景,“你对台南与厦门协作方面是否会有一些动作?”他可没拒绝,“再说,好不好?”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非 蓝添艺 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非

  ECFA超WTO 海西超ECFA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交流逐步实现正常化后,两岸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启动。

  ECFA较WTO来说,条件更加优惠,准入门槛更低,因此ECFA是超WTO的。而ECFA是两岸之间关于经贸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框架协定,双方在此框架下还要分别进行两岸贸易协定与投资协定的商签,在此过程中,海西可在某些领域进行先期探索和实施。如在设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以及台湾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争取中央更多的政策支持,积极试行两岸金融机构设置及信贷、汇兑、结算的开放,放宽汇率、税率、利率限制。因此,海西是超ECFA的。而厦门和平潭也可以超越海西,在某些政策上还可以更加大胆创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石正方 蓝添艺 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石正方

  对台产业对接先考虑协同性

  福、厦、泉等海西中心城市经济特色优势不显著,对台主导产业同为信息、机械、石化,虽在产业细分方面有所区隔,但尚不能充分体现各城市区块的特色优势,竞争性大于协同性,必将造成海西在对台产业对接方面“内耗性竞争”,折损闽台产业合作整体效益。

  海西对台产业深度对接应充分考虑协同性,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业,另一方面在地理布局上也要科学合理安排,如闽台汽车产业的对接应因势利导,使之在福州地区实现集群;文创、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应鼓励向厦门地区集中,以促进厦门总部经济的发育形成。如此,将有利于提升产业的规模效应与集群创新效应,从而提升海西区域整体竞争力。

台湾经济研究院大陆所辅佐研究员 欧宜佩 蓝添艺 摄

  台湾经济研究院大陆所辅佐研究员 欧宜佩

  两岸应加强新兴产业合作

  在海西与台湾重点合作的产业项目选择层面上,需要从两岸整体产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对台湾的影响加以考量。大致上可以将台湾与海西的重点合作产业项目锁定在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国际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产业。特别是在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等等新兴产业的部分,其已蔚为全球重要的发展产业,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较少在海西区展开,没有既存利益者体系存在,能够降低两岸协商合作的阻碍,强化两岸合作项目的成功机会。(记者 陈凌 实习生 王菲菲)

[责任编辑: 马迪]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