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山到绿洲,从绿洲到生态家园”,中共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此概括龙岩的崛起之路。 王东明 摄
中新网龙岩5月21日电 (记者 徐德金张建忠)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是福建,而龙岩森林覆盖率居福建各设区市之首。在这个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闽西客家文化,书写过惊心动魄的红色传奇,延续着青山绿水的神奇土地上,未来闽西龙岩的梦想是个什么样子?
近日,中共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接受中新社“美丽龙岩行”采访团专访,直抒客家祖地、革命老区的绿色梦想。
龙岩要走“从荒山到绿洲,从绿洲到家园”的崛起之路
地处闽西的福建龙岩,是中国著名的客家祖地、革命老区、生态之城。从山水间走来的龙岩,承载着过往的辉煌,后发而起,朝着一个美丽龙岩梦快步前行。
“从荒山到绿洲,从绿洲到生态家园”,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如此概括龙岩的崛起之路。“老区要崛起,绝不能走破坏环境的老路。”黄晓炎态度坚定。
从荒山到绿洲,龙岩人花了几十年治理水土。站在龙岩市区的莲花山栈道上俯视龙岩城区,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尽收眼底。据统计,龙岩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6%,名列福建设区市第一;而作为全国重点林区,目前龙岩森林覆盖率78%,同样位居福建第一。
眼前的绿洲让人无法想象曾经的荒山。据1985年遥感普查,龙岩水土流失面积为374.7万亩,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3.13%。其中,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该县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
“以前这里是光秃秃的,现在都是树。”采访中不难听见龙岩人这样的自豪。改变困境的第一步,龙岩迈得坚实。接下来,继续保持水土,构建生态城市,让绿色永不褪色,龙岩人信心满满。
推广“长汀经验”,发展绿色经济
黄晓炎称,闽西长汀曾是中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考察长汀水土保持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决定2000年和2001年把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2001年10月,习近平再次考察长汀水土治理工作,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指示。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再干一个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绿,决不收兵。
经过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治理面积117.8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超过龙岩的平均水平。
现在的长汀,“翠波千顷、满眼新绿、花灿两岸、果香万里”,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2011年底到次年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对长汀治理水土流失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求总结长汀经验。2012年5月,水利部在长汀县召开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负责官员出席座谈会。
黄晓炎表示,在总结推广“长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以长汀、连城、上杭、永定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9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实施“四绿”工程,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完成造林绿化40万亩,提高森林质量;推进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开展绿色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更坚定了我们闽西老区推广‘长汀经验’,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家园的决心。”黄晓炎表示,实现了荒山变绿洲,那么如何让绿洲变生态家园?这就需要发展,但不能再依靠原来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龙岩的绿色生态优势,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上,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红土地的绿色崛起。”
“点、线、面”推进小城镇建设,生态产业成经济发展主导
黄晓炎告诉中新社记者,以生态家园为理念的小城镇建设及生态产业是龙岩未来发展的两个重点。
加强城乡建设已被列入2013年龙岩市工作重点。其中,全面推进“点、线、面”计划,创建一批完整社区,确保城镇化率达到51.5%;加快推进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中心镇建设,打造30个工业重镇、20个商贸强镇、10个旅游名镇等措施被提上工作议程。
包括红色圣地古田镇在内的古蛟新区作为龙岩小城镇发展的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区以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自然生态风光,主打旅游产业;其次,由于金、铜等矿产资源丰富,一条集金、铜冶炼、硫酸及其下游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新区内以“古田会议会址”为核心的古田红色旅游景区正在全力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产业、循环园区、民生工程等项目同步建设中。2012年,该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9亿元,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完成财税收入1,25亿元,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
不仅如此,龙岩近些年快速增长的工业经济,也成为崛起的亮点。2012年,龙岩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8亿元,增长17.1%;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213.4亿元、增长46%;10个工业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030亿元、增长14.3%。稀土、硬质合金、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龙岩经济开发区、稀土工业园区分别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累计1019家。龙洲运输、漳平木村成功上市,累计上市企业已达11家。
目前,龙工、龙净、新龙马等一批机械领军企业,引领龙岩机械产业的强劲发展,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汽车制造业三大集群。
黄晓炎表示,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闽西老区一定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更大贡献。(完)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