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持续深化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多规合一”无疑是这一框架背景之下的点睛之笔。
根据今年的厦门市区政府工作报告,厦门将继续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一张图纸管控到底、一个平台协同管理、一张表格受理审批、一套机制保障运行。
“一张蓝图”比对规划是否“打架”
“通过在‘一张蓝图’上进行比对,与蓝图不符的规划被重新作了调整,避免了规划‘打架’问题。”近日,进驻厦门市政务中心的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博士翁芳玲如此描述了“多规合一”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5年1月1日,在“三规合一”的基础上,厦门“多规合一”平台正式运行。运行至今,“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平台上累计策划项目223个,生成项目38个。已生成的项目在业主申请后,就能快速拿到用地规划许可证。
从平台运行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来看,“多规合一”基本上解决了规划“打架”问题,项目生成平台完善了“多规合一”平台在项目生成策划部分的审批流程,各部门以平台为基础,主动消化掉项目的前期矛盾,调整可能存在冲突的规划细节。无需等待业主申请,直接生成项目,变审批部门等申请为业主等领证。
同安万亩蔬菜基地和天马山就是“多规合一”后,首批列入调整的项目。前者在厦门城乡规划中属于“建设用地”,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属于“非建设用地”,通过在“一张蓝图”上进行比对,发现了两者“打架”之后,参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片土地仍被保留为非建设用地。天马山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都属于建设用地,在“一张蓝图”中却在生态红线内,比对之后,从厦门的整体生态环境考虑,这片土地不允许再上马新的建设项目。
避免规划“打架”,首先要有一座城市的科学总体规划,即形成“一张蓝图”。厦门市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给厦门的城市定位和空间规划进行了统一布局,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又避免了城市总体规划可能被朝令夕改的问题。
“对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一张蓝图’,这是‘多规合一’的基础,策划项目落到‘蓝图’进行比对,就可以确认即将生成的项目是否存在规划‘打架’的问题。”翁芳玲说。
“多规合一”推进审批流程改革
厦门“多规合一”最大的亮点在通过“一张图”推进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提高审批效率。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市发改委、规划委、国土房产局、建设局等部门配合,在多规平台统筹策划项目基础上,利用市政务中心平台,把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功能,进行集中、共享,以服务业主需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为原则,在法律框架内大胆创新谋划,实现从“各事各管”向“依法统筹”转变,大幅缩减了审批时限。
据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胡亮信介绍,“多规合一”审批流程改革主要着手于四个方面,首先是大力推动审批事项“减放并转调”,实现从“环节多、层次多、制约多”向“环节少、扁平化、便捷化”转变,打破了部门藩篱,以项目业主的服务需求为首要考量,实行“分主线并行推进,减少部门间相互制约”。改革后,从项目建议书至施工许可核发,总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80个工作日缩短至49个工作日;前期工作总时限则压缩了1/3以上。通过调整审批事项办理阶段、合并部分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跨部门联合评审以及同级办理同级审批等,将“简政放权”落实在具体审批环节的设置上,审批事项更趋于简化、明朗,有利于实现事项办理的无缝对接。二是创新报审模式,实现从“部门审批”向“综合审批”转变。申请人通过政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统一报件,依托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各部门网上接收申请材料,一表形成审批意见,实时流转,同步办理,实现了部门协同及信息共享,实现申请人进“一家门”办“多家事”。三是强化多规“一个平台”技术支撑和系统联动功能,实现从信息孤岛向信息共享转变。建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各部门审批系统三位一体的信息平台,突出共享性。四是打造多规“一套机制”,实现从“严审松管轻罚”向“宽审严管重罚”转变。在提升政府部门审批效率的同时,建立倒逼机制和信用监管机制,督促建设单位、中介机构提高项目办事效率,有效督促企业守法诚信办事。
(执行 谢嘉晟 于国春 王秀荣)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