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海峡西岸  > 正文

福建自贸区挂牌在即 突出“侨、台、海”三大优势

2015-03-31 08:54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本报记者 吴亚东 本报实习生 王莹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其中,福建自贸区凭借闽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缘优势,将总体战略定位设定为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随着总体方案的通过,福建自贸区挂牌在即。而在此之前,自贸区的各项筹备建设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诸多政策红利初显。

  福建自贸区有福州、厦门、平潭三大片区,从今年2月份开始,三大片区陆续公布实施了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领域、贸易便利化领域、金融领域、服务业开放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这五大领域的改革试点经验,将在福州片区范围内全面复制推广。而厦门片区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共有35项,平潭片区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共计51项,所有试点将于今年内完成。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表示,福建自贸区将突出对台优势以及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结合。企业进入自贸区以后,投资贸易更加便利,投资准入更加清晰,投资备案也更加简单,这才是真正能让企业留下来的制度环境。他还强调,突出制度创新,不仅可以推动自贸区本身发展,也可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经验可复制

  制度要创新

  福建要用好“对台牌”,让自贸区适应福建实体经济的需要,不要完全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自贸区的经验可以复制,但自贸区的建设不能同质化。

  今年2月15日起,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标志性改革事项的“一口受理”综合服务平台先后在厦门、平潭、福州三个片区顺利试运行。

  该平台中的“一表申报”服务,可以将商务、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需企业填报的数十条信息汇总于一表,企业在网上就能一次性填写申报内容,免去了过去重复填报相同信息的麻烦。这一便利举措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尚未开展,属福建自贸区的创新之举。

  3月26日,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在全国范围率先实施“一照一号”登记改革,实现了“三证合一”。当天,共有8家企业获颁“一照一号”的营业执照。

  此前,福建自贸区的“一口受理”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了“一照三号”服务,将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及其对应的二维码合为一照,申请人持该照即能替代现有的三证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相比较上海自贸区已经是一大突破。

  “一照一号”登记制度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即一个企业终身只有一个代码,符合条件的申领企业将在3个工作日内拿到核发的“一号”营业执照。

  据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招商局局长马冬根透露,平潭片区也提出首批创新试点共计72项,包括“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培育新型商业形态、共建两岸产业园区、开展两岸融合综合试点、推进金融领域开放、探索自由港运行模式、建设国际旅游岛、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福州片区:

  发挥“两马”特色与“海丝”相连

  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表示,“侨”、“台”和“海洋”是福州跻身自贸试验区“国家队”的最大资本。基于这些优势,福州片区将立足于自身功能定位,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实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海丝”重要经贸平台、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和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

  据福州市自贸办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已推进建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外,福州还将力争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着力打造“海丝”建设重要平台。

  在福州片区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强化两岸高新产业合作、服务贸易合作,突出两岸及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建成“海丝”建设核心先行区。福州保税港区则充分发挥天然深水良港、海铁联运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优势,对接台北、台中自由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航运、加工贸易等业务。

  福州片区面积为31.26平方公里,其中有22平方公里都在马尾区。福州市马尾区区长许毅青日前表示,要紧抓自贸区机遇,突出两岸融合发展的主线,全面提升对台交流合作。

  在2014年,马尾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签订两岸战略合作协议;从台湾引进“微创人工关节置换”先进医疗技术;马尾马祖旅游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两马”航线运营700航次,运送旅客4.2万人次;对台货运量达767万吨,同比增长135%。

  马尾与马祖一水相连,许毅青提出,发挥船政文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成立“两马”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创建“两马”旅游合作示范区;恢复“两马”季谈会,继续办好“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谊赛等系列活动。

  接下来,马尾还将着力对接台湾高科技园区,加速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两岸金融合作,设立闽台区域股权投资基金,争取台资银行在马尾设立支行,建设两岸海洋金融合作银行。同时构建台湾特色综合商贸中心,强化对台海上货运直航港口功能,发展过境旅游,争取台湾居民入境72小时免签注。

  平潭片区:

  两区效应叠加打好“对台牌”

  苏树林此前表示,福建离台湾最近,台资企业对投资环境要求最苛刻,对政策也“吃”得最深最透。“我们在试验区的发展中高度关注台资企业的发展需求,由它们的需求来引导试验区的自主创新。如果我们的试验区让台资企业满意了,那么其他企业基本上也就满意了。”

  平潭岛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一个地方。面积为43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被具体划分为港口经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旅游商贸区3个功能区。2014年7月15日,平潭封关运作,启动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海关特殊监管模式,成为大陆面积最大、政策最优、唯一兼顾居民生产生活的特殊监管区域。

  “平潭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贸区+试验区’叠加优势,突出先行先试,突出两岸合作窗口、国家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着力打造两岸主平台、主通道、主枢纽。”平潭综合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青松表示,平潭自贸区将重点建设自由港和国际旅游岛。

  他认为,与其他片区的功能定位比较,平潭片区有3个特色:一是平潭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平潭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开展试验,在政策上可以实现叠加;二是平潭突出面向自由港方向发展,在推进投资贸易自由、服务贸易自由、航运自由、人员往来方面更加开放;三是突出两岸融合,台胞在就业生活方面享有更多优惠政策。

  据平潭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潭自贸区“试验区+自贸区”的两区叠加优势,体现在既有综合试验区的一套特殊体制机制安排,又有自贸区所赋予的制度创新试验平台;既有可复制的创新经验探索,又有全国独创的对台融合政策。

  在对台商品、人员、行业全方位开放方面,平潭将充分发挥综合试验区税收优惠政策作用,进一步培育台湾免税商品市场,加快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两岸海运快件、海西隔检中心等发展和完善,建立“物畅其流”的台货市场大通道;进一步开通平潭至台湾本岛的直航航线,通过试点卡式台胞证、台车入闽等,方便台胞通行两岸;推动台湾的服务、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在平潭集聚,深化两岸产业融合。

  厦门片区:

  “海陆”联动助推两岸融合

  根据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的定位是建成两岸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两岸服务中心、东南航运中心。

  作为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片区,厦门片区由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核心港区域组成,二者功能区分明确。

  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以象屿保税区和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为核心。该功能区将主要侧重整合两岸资源和服务优势,以空港、海运为基础,在两岸国际贸易方面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成为金融、高端商贸、服务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平台。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如今经过港口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国际远洋中转港口。未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将着力提升厦门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着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成为面向两岸、着眼全球的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据厦门市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有不少台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前来了解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有关情况,有些金融机构已有进驻打算及意图。

  在对台方面,厦门片区有多项金融举措。金融领域将扩大开放,力争降低台资金融机构准入和业务门槛;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完善人民币涉外账户管理模式,简化人民币涉外账户分类;简化试验区内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两岸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机制。

  此外,厦门与台湾金门岛隔海相望。厦门片区还将在新常态下对两岸产业深度对接转型发展新路径、两岸合作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新模式、创新两岸交流交往新机制三方面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实现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两岸共同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平台,并深化与金门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更加便捷的两岸人员往来政策和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