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国际资讯  > 正文

004年终中国外贸跃上新台阶

2004-12-21 16:5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截至11月底,2004年中国外贸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据预计,中国今年将在贸易额方面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表示:“对外贸易上了一个新台阶。”

  展望2005年,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都认为中国对外贸易还会持续增长,世界银行贸易局局长兼经济发展预测部负责人、资深经济学家尤里·达杜什甚至对记者预言:“从战略的角度来讲,中国距离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的时间已经不是很远了。”

  逆差并不轻于顺差

  2004年1至4月,中国外贸经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异常现象:在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累计高达107.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自1990年以来,中国外贸始终是顺差,1998年达到最高,为435亿美元。一时间,要求关注贸易逆差的呼声不绝于耳。对此,专家指出,对于逆差,关键要看进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对于逆差与顺差之间的博弈,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中国贸易一直顺差,呈现逐年缩小。但中国的进口需求中主要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进口设备、原材料、技术和能源等。这几年中国变为贸易逆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比如中国本身能源短缺,原油进口量是很大的,如果国民经济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势头,对国外进口需求还是相当大的。中国想保持过去那种大量顺差的状态已经不太具备了。”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说:“在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贸易逆差的同时,从防止经济和外贸大起大落出发,我们一方面要继续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应切实加强对重要商品的进口监测,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确保经济和外贸的协调发展。此外,应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记者认为,逆差并不轻于顺差,从长期趋势来看,国家利益的实现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平衡,比如美国服务贸易的巨额顺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货物贸易的逆差,而日本、韩国因进出口长期不平衡所引发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考虑到中国的资源状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各方面因素,一个基本平衡的贸易差额也应该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的。

  中国贸易地位增强

  2004年4月和5月,两件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事情接踵而至。一件是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4月21日在美国商务部举行;另一件是5月6日,中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在布鲁塞尔联合主办了中欧投资贸易研讨暨洽谈会。

  今年7月记者赴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采访时,时任欧盟贸易委员的拉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说:“在过去的五年中,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变化的程度超过了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们非常重视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之一。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题为《世界正在合着中国的节拍翩翩起舞》的文章说,在加入世贸组织3年后,中国在全球商业领域的影响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决定性的。中国当前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以至于投资增长的最微弱下滑都可能对全球的需求造成巨大影响。

  外贸经营权改革

  2004年6月,坊间流传着个人也可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此非空穴来风,新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根据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国内自然人将首次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

  中国法学会WTO研究会副会长何茂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贸权的下放,是中国最近25年来外贸体制改革的成果。外贸权高度垄断,是过去中国计划经济的特点,不仅制约了中国国内体制的改革,影响中国融入全球化,同时严重妨碍了公平竞争,给中国很多产业带来了损害,特别是发展机遇上的损害。自由贸易是当今世界的大潮,全球化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贸易高度的自由化,任何个体都有自由贸易的权利。”

  《对外贸易法》的修订只是中国外贸体制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其中一方面,中国商务部规划财务司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2004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了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使出口欠退税问题基本解决,出口企业资金状况明显改善。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出口退税3351亿元,增长147%,其中老账清退2000亿元,基本完成清退计划。二是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进一步释放了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外贸的活力。三是国家和地方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效果明显。四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环境得到改善。

  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

  2004年9月2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吹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序曲。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说,温家宝总理亲自倡议发起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政府为全面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了解,共创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商机的重要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示范与刺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方兴未艾。目前,WTO所涵盖的贸易量大致占全球贸易量的90%左右,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区域性贸易集团所涵盖的贸易量已占到全球贸易量的50%以上。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已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主要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通过参加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及相关活动,中国很好地扩大了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很好地推动了亚太及亚欧成员之间的经贸合作。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很多以双方相互开放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贸易安排,包括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地区的CEPA、与印度的《曼谷协定》、与东盟的FTA谈判(已结束了货物贸易谈判);还启动了与其他一些国家和经济体的FTA谈判,包括此次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启动的中智自贸谈判和中新自贸谈判等。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认为,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为老百姓增添了实惠。同时,区域贸易安排也使参与国实现了双赢。易小准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已有的区域贸易安排和已启动的区域自由贸易谈判,并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

  并不可怕的贸易摩擦

  2004年11月9日和1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就中国输美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作出终裁,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并对美产业造成了损害。

  中国木制卧室家具遭反倾销只是近年来中国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的冰山一角。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贸易救助措施高层研讨会”发表演讲时说,自1979年至今,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73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600起,其他案件73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中国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成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前十位国家或地区。

  王世春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国外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大要案将会增加,纺织品和机电产品会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和特保措施,反倾销仍是主要手段,但特保措施依然存在,反补贴成为新的手段。中国的出口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中国进入贸易磨擦高发期,是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加,中国商品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所引起的,而且中国对外贸易区域不平衡,在总体保持进出口贸易平衡的情况下,对美国等个别贸易伙伴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另外,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也是国外频繁对我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重要诱因。但是,贸易摩擦并不可怕,事实上,目前所有贸易摩擦的涉案金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还非常小,在应对贸易摩擦的时候理性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并慎重应对贸易磨擦高发期。如,提升出口产品结构、规范出口秩序、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与协调、积极应对各种贸易纠纷、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一体化进程等。

  乐观展望2005年

  “从战略的角度来讲,中国距离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的时间已经不是很远了。”12月13日,世界银行贸易局局长兼经济发展预测部负责人、资深经济学家尤里·达杜什在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会说出这样的预测。在记者的追问下,达杜什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看法:“在时间来说,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但要清楚的是,我们探讨中国何时会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是我们今天讨论中国在国际经济方面的地位,以及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这不是我们想象之外的。”

  达杜什还说:“预计2005-2006年中国的进出口依然会保持非常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是在这些年份期间,世界贸易也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中国现在比较强调消费,同时外国直接投资流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预测中国进出口依然会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长,但有可能比起最近这一年步伐会稍稍放慢一些。”

  无独有偶,2004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2005年,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仍具备支撑外贸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发展环境会比2004年趋紧。初步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速将低于2004年,但仍有望保持15%左右的较快增长。

  报告同时还阐述了影响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些不能忽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不稳。一是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加大了经济运行风险。二是美国新一轮经济复苏缺乏强力支撑。三是欧美迫于通胀压力开始考虑采取紧缩政策。四是主要经济体财政失衡。(二)贸易摩擦问题将更为突出。目前,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从目前的趋势看,2005年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中国纺织品出口遇到的摩擦可能进一步增加。(三)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落实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出来。(四)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煤电油运供应继续紧张,以及2004年基数较高等因素,也使得2005年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记者  李梅影)

  

[责任编辑: system]

相关阅读: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