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国际资讯  > 正文

索尼“断臂”显露日本经济颓势

2014-02-19 08:59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日本索尼公司近日寻求“断臂求生”:宣布退出个人电脑业务并大幅裁员,同时剥离电视机业务,使其成为旗下子公司。迫使索尼做出上述决定的是一份糟糕的年报:在截至今年3月底结束的2013财年度,索尼预亏约11亿美元,信用级别也跌入“垃圾级”。

  对很多人来说,索尼一直以来就是电视机和品质的代名词。两年前,一位长者想更换家中电视机,笔者向其推荐了其他品牌,但他最终仍选择了索尼,原因只有一个——上一台索尼电视机用了十几年都没坏。

  索尼曾是世界技术创新的领军者。从收音机、电视机到随身听等,它为世界贡献了半导体收音机、随身听和3.5英寸软盘等12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然而,这个在全球电子市场叱咤风云、巅峰时曾拥有13万名员工的“索尼帝国”,如今光环褪尽。去年,陷于亏损泥沼的索尼还将美国总部大楼易手他人。

  索尼走向衰败有其自身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期,索尼已鲜有新技术或创造问世。即便是创出年销870万台辉煌业绩的VAIO系列个人电脑,也不过是技术改良而已。继1995年“重建索尼”实施绩效主义改革后,索尼愈发看重短期成效,致使大批技术人员离职。从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爱立信手机,到与三星合资生产液晶显示屏,索尼一系列急功近利的战略不仅未能彻底扭转颓势,相反,其主营电视业务连续10年亏损。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电子产业呈现出“生产与设计分离”的趋势,苹果等一批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应运而兴,而索尼等日本企业依旧沉迷于所谓“日本磨合型优势论”,以致最终走向技术“孤岛化”误区。

  索尼并非异类。事实上,整个日本电子产业都已步履蹒跚。最新年报显示,与索尼曾同属失败一族的松下和夏普似乎得以翻身,去年前三季度盈利分别达24亿美元和17亿美元。然仔细观察便可发现,真正令两大巨头扭亏的关键并非主营业务:松下裁员削减了17亿美元固定支出;夏普虽向中国转让液晶技术获2亿美元盈利,但大头仍是“裁员收益”,总额高达10亿美元。这表明,日本电子产业的经营状况并未真正好转。而且,随着今年4月消费税上调这一“大考”来临,日本国内市场的进一步萎缩,无疑会让制造企业的日子更难过。

  索尼“断臂”及整个电子产业的衰退,均表明日本经济仍在继续恶化。最新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日本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为1%,远低于此前预计。与此同时,作为出口支柱的日本电子产业去年首次陷入贸易逆差,仅1月至9月逆差额就超过80亿美元,这对日本贸易收支造成了重创。加上“3·11”大地震后能源进口成本加大,日本经常收支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但公共债务余额仍在继续累积。由此看来,难以消除结构性障碍的安倍改革,依然难挽颓势。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