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国际资讯  > 正文

欧洲争议赤字怎么办 保增长还是促改革?

2014-04-08 09: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嘿,兄弟,拉我一把!”

  图片来源:新华网

  法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国公共部门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3%,不仅远远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不应高于3%的要求,甚至未能达到法国政府自己制定的4.1%的目标。

  经济疲软,法国赤字难消

  法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则表明,法国经济虽然扭转了2012年的颓势,但去年四季度0.3%的增长率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在欧盟经济整体出现复苏的情况下,法国经济低迷的状况引发选民不满。根据法国内政部公布的数字,上月底举行的地方选举中,左翼执政联盟遭遇惨败,丢失了155个人口超过9000的市镇。

  糟糕的选情迫使奥朗德对政府做出重大调整。前内政部长瓦尔斯取代埃罗成为新任总理。奥朗德最亲密盟友之一萨潘则取代受到质疑的莫斯科维奇被任命为财政部长。

  为了重振经济,法国政府向欧盟的减赤目标发起挑战。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奥朗德在完成政府调整后向媒体表示,他希望欧盟同意将预算赤字目标的达标日期再向后推迟一段时间,以为他新的增长计划留出空间。法国工业部长阿尔诺·蒙特布尔更是直言不讳地谴责欧盟委员会的“紧缩和教条”,认为欧盟“在增长问题上一点都起不到作用”。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政府。意大利新任总理马特奥·伦齐就声称,只要意大利展现出可信的改革努力,欧盟应当允许他适当地忽略赤字限额。法国和意大利的态度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支持,据路透社报道,拉加德认为欧洲央行应该放宽政策以抗击可能拖累欧元区产出和消费者支出的“低通胀”风险。

  成绩不错,英德寄望改革

  尽管法意等国希望欧盟在赤字问题上能够高抬贵手,然而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德国政府明显认为这些国家并未达到获得灵活对待的标准。早在今年2月,德国官员就曾严厉抨击欧盟委员会,认为该机构在达成减赤目标上给予法国和西班牙的额外宽限“来得有些随意”。

  就在奥朗德为经济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英国和德国掌管经济的官员却展现了他们的自信。近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和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联合撰文称,英德两国将联手推动欧洲复兴。

  奥斯本和朔伊布勒列举了去年两国良好的经济表现,预计今年各自的增长都将达到2%左右。两人还颇有深意地指出,经济数据证明,英德两国做出的巩固公共财政和改革经济的艰难决定是正确的。他们批评道,“一些人”认为改革是不可行的,实际上欧洲各国都需要巩固公共财政、支持企业和投资基础设施以及放开劳动力市场以创造就业。

  有分析认为,这是两国对奥朗德用维持赤字财政的方法换取经济增长的不点名批评。然而对于奥朗德来说,如果按照欧盟的要求削减财政赤字,法国就无法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而在地方选举新败的情况下,减少劳工成本很可能也是一句空话。这让奥朗德在本国民众与欧盟减赤目标之间,只能得罪一个。

  步调不一,欧盟尚需协调

  有分析认为,尽管德国与法国存在较大分歧,但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最重要的两驾马车,两国谁也不会愿意看到对方陷入危机。双方在欧盟经济政策上的最终协商结果很可能是各让一步。

  由于眼下法国的税负已经较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增税以实现减赤目标的可操作性和作用空间不大,而任何新的增税政策都很有可能使业已脆弱的经济环境发生动荡,进而使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缩减赤字这两个目标,法国政府不可能逃避公共财政体系改革。

  而从德国方面来讲,尽管目前经济形势相对乐观,但风险依然存在。BBC报道称,默克尔近日批准了德国第一个联邦最低工资法案,此前德国一直是欧盟28个成员中唯一没有最低工资法案的国家。此举在增加雇员消费能力的同时,可能会对企业活力造成影响。

  欧元区的未来依赖稳健的经济。除了货币的稳定和公共财政的健康,充满竞争力的企业和灵活的劳动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一些成员的经济状况允许削减赤字和推动改革同时进行,但是在全欧盟范围内,两个目标的实现恐怕还得慢慢来。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