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国际资讯  > 正文

失业率新低而股市暴跌 美联储加息面临不确定性

2015-09-07 09: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转发 打印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历来美国都是根据自己国内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决定利率政策,不太根据外部因素来调整自己的步伐。但这次略有不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人民币的贬值可能对新兴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可能会将美国企业未来增长的良好势头打消掉,所以美联储一定多方考虑,做出国际间的协调,才能够使负面效应不波及到美国。

  加息还是不加息?这是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L.Yellen)面临的一个艰难抉择。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今年告别零利率,也就是说美联储耶伦今年还有3次机会出手加息——9月份、10月份和12月份的利息政策会议。但鉴于10月份的政策会议期间并未安排新闻发布会,从程序上并不适合发布加息这样的重大信息,所以9月和12月启动加息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而随着9月4日美国失业率数据好于预期的消息传出,市场对美联储是否将在9月加息的讨论又进一步升温。

  “美联储主要参考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增长率这三个宏观经济指标来制定利率政策,其中美联储最看重的是失业率。现在随着失业率下降,美联储在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也加大。我个人认为,美国9月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耶伦的个人风格偏谨慎,因此从谨慎的角度出发,不排除延迟到12月加息的可能。”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贸系副主任、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客座研究员陈波9月6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不过陈波也指出,虽然美国8月份的失业率数据有所好转,但也不是所有数字都好于预期,如: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的减少。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宏观指标都指向一致。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经济近期运行情况都并不理想,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联储加息与否的不确定性。

  加息之前

  美国劳工部9月4日宣布,美国8月失业率已下降至5.1%,较7月份的5.3%低0.2%,创下自2008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包含临时工和长期失业者在内的广义失业率也在继续下降。失业率下降的同时,美国国内薪资有稳步回升迹象。2010年以来薪资增速一直徘徊在2%,今年8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2.2%,增长略有加快。

  美联储今年6月曾预计,到明年和后年年末失业率才会降至4.9%~5.1%。失业率以超预期速度下行意味着疲弱的经济在迅速复苏,而这一点对美联储预期通胀最终回升到联储2%的目标来说是关键。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9月6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专访时表示,9月加息的概率大概只有30%~40%,12月份或明年加息的概率大概为60%~70%。

  邵宇说,历来美国都是根据自己国内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决定利率政策,不太根据外部因素来调整自己的步伐。但这次略有不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人民币的贬值可能对新兴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可能会将美国企业未来增长的良好势头打消掉,所以美联储一定多方考虑,做出国际间的协调,才能够使负面效应不波及到美国。

  美国劳工部9月4日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是另一个备受市场关注的数据: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3万,低于此前经济学家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1.3万的预期。而这一数据也引发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作为美国劳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国股市在9月4日收跌:标普500指数收跌29.91点,跌幅1.5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272.38点,跌幅1.6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49.58点,跌幅1.05%,报4683.92点。当周,道指累计下跌3.2%,标普累计下跌3.4%,纳指累计下跌3.0%。而劳工节9月7日的周一,美国股市休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9月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尽管美国失业率下降十分明显,但这次非农就业人数增加值却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可以说是美国股市大跌的原因。他认为,目前经济下行导致许多美国劳动力不想进入就业市场,而是想通过拿政府福利过活,从而造成了政府负担的增加。

  “所以美联储9月加息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尤其是美国股市出现这么大波动的情况下。”孙立坚说。

  针对美联储可能于9月中旬做出的加息决定,IMF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督促G20国家央行不要加息,建议在全球经济增长风险加剧之时应维持货币宽松政策。IMF发言人称,美联储在加息上有灵活性。

  IMF指出,一些导致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同时成为现实,包括美元升值、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及资本流入减弱等。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前景会更疲弱,新兴市场近期下行风险已经增加。国际油价下跌未能如预期提振经济,发达经济体普遍低通胀,“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宽松,避免实际利率过早上升”。

  不过,美国国内关于9月按期加息的声音却“层出不穷”。

  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莱克(Jeffrey Lacker)就是美联储9月加息的支持者。他9月4日在里士满表示,当下正是美联储结束低利率时期的最佳时机,因为经济疲软和油价下跌带来的影响已经过去。不过他表示,在听到FOMC会议上的讨论之前不会做出最后的决定。

  “市场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限。现在是时候把货币政策和经济一致起来了:薪资近期和生产率保持了一致的步伐,而8月非农就业报告不大可能限制改变形势。这意味着美联储加息的条件似乎已经达到。”莱克说。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Stanley Fischer)8月28日称仍未决定是否在9月升息,要看数据和市场表现。费希尔表示,将密切关注市场对中国情势发展作何反应,现在做出判断为时过早。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8月28日也表示,市场表现令他对9月升息没有那么坚决了。洛克哈特称可能会因市场动荡评估而改变政策想法,在暴风雨之际不改变政策是较为明智的做法,更迟加息犯政策错误的可能性更小。洛克哈特同时称美国经济扩张状况“颇为稳健”,但一些市场事件有带来溢出效应的风险。

  然而,根据美联储的计算预期,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已经足够低,以至于雇主需要为雇员增加工资来“争抢”新的员工。而政策制定者或许现在有理由开始在9月增加利率:一旦各个公司争先为雇员增加工资,物价就有可能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前美联储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认为,“8月的数据显示,就业市场的情况正在快速好转。这将使得美联储很快采取加息决定。而9月就是他们应当采取行动的时机,因为就业市场总体来说已十分稳定。”

  历次加息

  1993年至今,美联储共计四次步入加息周期,分别是自1994年2月4日、1997年3月25日、1999年6月30日,以及2004年6月30日开启。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这四个周期首次加息的影响因素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个共同因素是“防范通胀的普遍意图”;第二个共同因素是“倾向于微调,尤其是在利率长期维持不变后”;第三个共同因素是明显“希望向民众明确传达紧缩信息”。

  陈波认为,1994年2月的加息是经济复苏之后的举措。他称,1991年美国曾主导进行了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国内出现了一轮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自1992年开始逐渐恢复,至1993年,恢复情况已很好,因此在1994年进行了加息。而这距离上一次加息已有5年时间。

  孙立坚则认为,1994年美国奉行强势美元政策,吸引全球资本进入美国市场,以期提高美国金融创新的能力。“美国1994年做了一个组合拳:财政政策减税、货币政策加息,减轻企业负担和吸引全球资本进入美国。然而这个组合拳也导致了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货币危机。”

  陈波认为,1997年3月的加息美国主要以调节自身经济为主。当时美国正处在克林顿为总统的“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COM)、计算机得到大规模推广,以至美国一些宏观经济学家担心美国国内经济过热。为了预防经济过热,美联储开始进行加息。“1999年的加息与1997年类似,均是为了防治美国经济过热。”陈波说。

  孙立坚也给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1997年3月时,美国经济非常强劲,贸易逆差扩大,虽然物价水平并不高,但美国经济过热导致了加息周期。然而,美联储此次加息也引发了东南亚的经济危机。而在1999年,美国股票市场泡沫严重,尤以IT行业为最,因此美联储采取加息政策,但这间接导致了2000年阿根廷经济危机。

  “2004年加息时,美国正处于房地产的泡沫之中。加息最终对经济造成了影响,也使得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并带来了之后的全球金融风暴。”孙立坚说。

  加息之后

  孙立坚称,2015年市场所预期的这次加息,可以说是美国对全球市场的一个承诺——结束宽松周期。但大家也普遍担心这次加息将带来哪些后遗症。

  “美国经济现在光靠自己一枝独秀很困难,尤其是中国元素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容易被忽视的。今天美国加息的话,会过早地使美国进入到强势美元的一个状况,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美国需要一个宽松的货币来减轻债务负担。再加上新增就业人数不如预期,这些都说明过早退出QE,有可能会带来上世纪大萧条时代的错误。”孙立坚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旦美国加息,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国实体经济将受到短期冲击考验,加息对投资的直接抑制作用通常是较为明显的,对美国国内工业扩大再生产影响相对负面;第二,加息通常都会带来国际资本净流入,推高美元汇率;第三,加息初期是否能有效缓解美国国内可能存在的通胀压力还具有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美国加息前所实施的量宽政策是否已经使美国国内通胀中枢发生了结构性上移。

  连平称,在现今国际环境下,即使美国近期加息,预期其出手应该不会太重,对经济方方面面的影响相对有限。尤其是有关加息的预期已持续了一年多,其真正的效应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消化。

[责任编辑: 吴晓寒]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