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前景不明朗并未影响英国人节日购物的热情,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忙着为亲朋好友准备圣诞礼物。图为在英国伦敦,两名女子在一家商店的橱窗前自拍。
英国商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上调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1%,这比3个月前的预测数据上调了0.3个百分点。英国商会预计,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 1.1%,2018年预计增长1.4%。
英国官方资料显示,整体看,2016年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但未来发展有着不确定性。英国商会的报告称,在脱欧公投之后,英国经济基本保持稳定,但“目前的增长态势可能不会持久”。
经济“韧性”有助于抵御短期冲击
从英国之前公布的本年度秋季预算报告看,2016年英国经济成绩可圈可点:截至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2.3%,就业率也保持将近75%的历史高位,今年全年的GDP增长预期为2.1%。自2010年以来,英国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始复苏并趋于稳健,近年来成为七国集团中表现最好的经济体。
在今年6月份的公投后数周,英国央行降息至新低0.25%,并重启资产购买计划以支撑经济。因为当时央行认为英国经济将很快陷入衰退。而经济的走势出乎人们意料,经济没有坠入衰退境地,整体经济形势发展好于预期。对于这样的表现,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评价说,这是因为英国经济具有非凡的“弹性”和“韧性”。
在保持经济增长方面,英国大多数企业在时局突变之后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英国商会总干事马歇尔归纳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企业采取了和以往一样的经营模式和策略,继续坚持生产和出口,从而避免了经济因脱欧而急剧放缓的局面。
英国《每日邮报》也分析指出,如果因为脱离了欧盟,英国企业就惊慌失措、自乱阵脚,那样的话,后果将是令人心痛的,英国经济将难逃步入冰窟的厄运。
同时,英国家庭支出在欧洲名列前茅,帮助英国经济经受住了今年脱欧公投的冲击,对推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12月13日,全球会计师行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英国家庭支出水平高于欧洲其他地区,英国家庭平均一年支出5万英镑,对经济的贡献“显而易见”。
英国约克大学商务发展教授杰克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宽松的市场环境、自由的经济政策、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人才科技优势、传统服务业和旅游业一直保持强有力的增长势头、建筑业和制造业不断回暖。这些都形成合力,助推英国经济保持活力和韧性。
12月13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的英国通货膨胀,由10月份的0.9%上升至1.2%,这是自2014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也超出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英国《金融时报》预测,通胀数字还将会进一步攀升。
脱欧以及高通胀风险将抑制中期增长
英国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8月、9月和10月3个月里,英国的失业率维持在4.8%的低位,不过就业人数已经开始出现小幅下滑。分析认为,考虑到脱欧的不确定性,很多公司在雇佣新员工上持观望态度,明年失业率预计会上升。
英镑贬值和通胀逐步加剧,是目前英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英镑兑美元汇率平均下跌15%,兑欧元汇率下跌10%。虽然目前英镑汇率有所回升,但反弹幅度难挽整体上的跌势。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副行长布罗德本特强调说,英镑的贬值“有助于英国经济增长”,因为它会“刺激投资”。
伦敦帕丁顿区一家经营化妆品出口的地方公司销售经理帕特曼告诉本报记者:“英镑贬值,并不全是坏事,它对我们出口能起到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但英镑走低在提振企业出口的同时,也导致进口产品和能源价格上升,从而削弱了家庭的实际购买力,对消费预期形成掣肘。
英国商会的报告预计,英镑贬值将推高通胀并打击消费支出,因为工资增长被价格上涨侵蚀。报告还预测,英国经济在2017年将面临“颠簸之路”。英国一些媒体也分析称,英国的“苦日子还在后面”。
普华永道的分析认为,英国消费者热衷花钱,导致其几无存款,普通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率只有2%。“如果经济遇挫,他们的支出就可能急剧回落,从而使经济受到冲击。”
英国商会警告说:“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以及更高通胀的不确定性将抑制中期增长。”
客观说,眼下英国尚处于公投退欧之后的缓冲期,或者叫模糊期,一切都有待谈判敲定。英国未来的经济形势主要取决于同欧盟谈判的结果。英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几乎占其总出口的半壁江山。有媒体悲观地估计,英国脱离欧盟可能损失2%至5%的GDP增量。与欧盟的谈判,尤其是如何定位英国脱欧后的双方经贸关系,将是颇费周折的过程,如果能够谋取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降低关税,则有助于英国出口和经济发展。如果欧盟拒绝英国继续享受统一市场、低关税等待遇,甚至对英国采取惩罚措施,英国经济将蒙受沉重损失。
为避免出现经济暗淡的前景,以及为脱欧后可能引发的经济震荡进行有效“减震”,不久前出炉的英国秋季预算报告提出对策,一是英国政府向经济注入约260亿英镑资金,帮助经济应对脱欧谈判及在与欧盟外部建立新型经贸关系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强调英国经济自身的内生力,突出科技创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以拉动经济增长,把负面影响尽可能“最小化”。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