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美媒称,中国和印度可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但考虑到双方在政治、宗教和语言上的差异,许多人认为两国的相似之处仅此而已。
美国《福布斯》网站5月10日刊文称,当考虑到对于婚姻、消费主义和教育的看法时,又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相似之处。
1.中印两国居民更看重婚姻,婚礼是一桩买卖
在印度和中国,婚姻被视为是获得社会认同和包容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父母深度参与其子女的婚姻决策,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媒人网络和服务机构——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既有网上的也有网下的。家人甚至参与婚姻市场。爱情、浪漫和性的合拍等想法,与文化的共同点、财富和社会地位相比地位更低。如果你是一个30多岁、未婚的人,大家便会以同情和关心的眼光看你,特别是对女人。
文章称,谈婚论嫁完成后,婚礼就得耗费大笔的钱。在中国,这种奢侈是因为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印度,这更是因为难以抗拒的社会压力——申请贷款、租赁场地、提前几个月挑选服装和珠宝——只是为了不落在人后。中国夫妇在举行婚礼前经常会拍摄专业的“结婚照”,尽可能地安排在有异国情调的地方。在印度,“度假胜地”婚礼在富人和名人中很常见,还包括花艺设计、国际厨师和宝莱坞电影中的舞蹈表演。
2.中印民众在代表社会地位的东西上乱花钱,但也喜欢划算的买卖
文章称,两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花钱购买昂贵的手表、花哨的汽车以及设计师手袋和腰带——一些可以每天使用并且能够突出体现社会声望和购买力的东西。人们完全不会羞于佩戴一些显眼的财富象征——如果它能体现富有和成功的话,人们就想拥有它。
然而他们也会因为一桩划算的买卖而感到自豪。人们常常飞往欧洲,从旗舰店里购买品牌奢侈品,确保买的东西很划算,规避国内因为进口关税和税收高而导致的高价格。虽然拥有一件昂贵的东西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但买到一件比在其他地方的花费更少的东西也同样让人们感到自豪。他们还公开打听或分享商品的价格。
3.学生压力巨大,但创造力和情商被低估
文章称,印度和中国的学生都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巨大压力,在国家级考试中获得高分,以获得好大学的入学资格。考虑到两国的人口数量,印度和中国的一些好大学的录取率可以让哈佛和斯坦福等大学的录取率自愧不如。印度理工学院的录取率或者中国北大清华的录取率常常不到2%。
由于非常重视数学和科学能力以及死记硬背,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常常成绩高于美国和欧洲的学生,特别是在理工科和标准化考试上。但创造力和情商被低估;年轻人往往不被鼓励去追求艺术,常常缺乏真实的写作风格或演讲能力。他们也常常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安全感或心理问题。在印度和中国,考试时的压力可能非常大,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健康问题是学生人群中的主要问题。
文章称,考虑到印度和中国的人口数量,从童年起,居民就不得不与很多人争夺机会和资源。他们也非常熟悉贫穷是什么,大部分的钱都是新挣来的,所以财富和成功是中印两国居民最优先考虑的事情。这两个因素体现一种潜在的社会压力,迫使居民在学校、在工作中和在社会上赶上或超越同辈人。但是,他们也有家族意识——所以像选择配偶这样的事情往往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决定。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理念对居民的身份认知来说至关重要。(编译/涂颀)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