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富港”沦为“美国的希腊”
从纽约、迈阿密等美国东海岸城市都有飞往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的航班。飞机降落在圣胡安后,《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看到的机场并不像其他中美州和加勒比岛国的首都机场那样低矮破旧。出了机场有宽阔整洁的高速路直通市区,路上来往的车辆也是在美国街头常见的雪佛莱、福特、丰田等。圣胡安老城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建设的,城市布局和建筑样式上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格,新城则是鲜明的现代“美国风”,高楼林立,麦当劳、星巴克随处可见。如果不是路标和商店标牌都是西班牙语,很容易就和美国东南部的迈阿密、奥兰多等城市混淆。由此可见,波多黎各现在虽然政府申请破产,经济不振,但当地的社会秩序还算稳定。得益于过去半个世纪间美国的输血和建设,波多黎各岛上的基础设施是加勒比诸国中最好的。但与美国城市不同的是,圣胡安城内多数地方都很冷清,无论是本应游客群集的老城,还是理当白领汇聚的中央商务区,街上都见不到什么人。这恰恰也是波多黎各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
“当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1898年巴黎条约终结美西战争后被加入美国时,它们的地位是‘殖民领地(属地)’,而非未来的州。”波多黎各泛美大学领土法学者卡洛斯·珀拉尔塔一句话就讲清楚了历史。对这块从西班牙手中获得的领地,美国国会1917年通过“琼斯法案”,授予波多黎各人美国公民权。波多黎各人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总督,只在美国本土工作时才缴纳联邦所得税,只能参加总统初选投票但无权在大选中投票。由于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东北角,扼守着加勒比海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之一,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冷战时期,波多黎各岛上驻有3万美军,与美国占领的古巴关塔那摩湾、巴拿马运河区成品字形三角,牢牢控制着加勒比海,成为保护美国南方后院的天然屏障。为维持波多黎各人的向心力和这个地区的繁荣,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波多黎各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当地经历了一段经济高增长期。
波多黎各在西班牙语中即为“富裕之港”的意思。目前波多黎各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虽然低于美国本土,但在加勒比地区仍独占鳌头,被列为“发达经济体”,是名副其实的“富港”。冷战结束后,波多黎各的战略地位下降,开始向旅游胜地转型。随着2006年美国授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波多黎各经济衰退至今,人口流失,税源减少,政府长年靠借债度日。这种恶劣情况累积到今年5月,波多黎各政府被迫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加勒比的“富港”沦落为“美国的希腊”。
波多黎各人不得不一同过一段“紧日子”。波多黎各教育部长胡莉娅卡莉赫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后,政府的到期债务可以暂缓归还,同时政府也在法院的主持下与各方债权人展开谈判,力争重组债务。政府还大幅削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开支,裁减公务员队伍,适当提高消费税和所得税税率以及水电等市政维护费用。
现在波多黎各的总体消费物价水平与美国本土大城市基本持平,1升汽油的价格为0.65美元,在中央商务区一位白领员工标准午餐“三明治+咖啡”约需13美元。从这两个指标性的物价看,波多黎各的物价比加勒比地区以物价高著称的巴哈马、哥斯达黎加等国略低。
做美国二等公民整100年
“我热爱波多黎各!我每个冬天都去那里。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气候很棒,当地人已成为美国人,即便他们说西班牙语。”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2015年准备大选时曾这样对公众谈起波多黎各。据美国《赫芬邮报》报道,特朗普曾称将买下波多黎各以解决其债务危机,并将它命名为“波多特朗普”,他还否认此举是为了修补与拉丁裔选民的关系。但波多黎各第5次公投结果出来后,美国政要们选择装聋作哑。
波多黎各这次公投被外电挖苦为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而向“山姆大叔”伸出的乞讨之手。波多黎各正在遭受该岛历史上最严峻的经济和财政危机,公共债务超过700多亿美元,日益迫近的是超过200亿美元的预算缺口。雪上加霜的是,12%以上的失业率已使其人口减少速度超过上世纪50年代“大移民”时期。波多黎各人口约350万,在美国生活的波多黎各人甚至比这个数字还多出100万。有统计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波多黎各人口流失近40万,其中大多是医生、教师、律师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这与波多黎各经济长期未见起色有很大关系。圣胡安一位名叫埃里克的小学教师告诉记者,他教了十年书,最近要举家搬到美国迈阿密城郊了,还是当老师但薪水却高出两倍,其他福利待遇也更优厚,可这些并不能冲淡离乡背井给他带来的伤感。和埃里克同事多年的姑娘路易斯也表示,她家里有6口人已迁到美国生活,现在只有她和丈夫留在圣胡安,因为她们没有子女,生活负担比较轻。让当地人惋惜的是,很多人离开家乡时带走的不仅是劳动力和工作技能,同时也严重削弱了波多黎各的消费和纳税基础,破坏了合理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我们已当了500年的殖民地并已成为美国公民100年,但这是一种二等公民地位。”公投之后,波多黎各总督罗塞洛曾安抚那些挥舞美国国旗的同胞。但想在美国国旗上新增一颗星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当地一位退休老人说:“这是一条漫漫长路,但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把波多黎各称为美国的“飞地”,有在纽约工作数十年之久的波多黎各人接受其采访时说:“我为何不能选举那些管理我们的人?为什么他们可以将我们的孩子派往战场?我们应该成为‘完整’的美国公民。”但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美国人不想波多黎各成为“最穷州”。《今日美国报》网站近日刊登的美国读者来信中,有的说“让波多黎各成为一个州将把我们拖下水”,有的说“如果波多黎各不是美国领地,它看起来就像海地或多米尼加一样”,还有的说“大多数美国人拒绝将这个贫穷、混乱且说西班牙语的岛‘收养’为一个州”。
“不时会有中国企业来考察”
的确,主要讲西班牙语的波多黎各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是加勒比地区的一员,自己经济不错时还吸引过海地等国的移民。《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波多黎各采访期间,遇到过来自多米尼加的“的哥”、来自海地的酒店前台和古巴的陪同。波多黎各的一个歌唱组合最新推出的单曲正在整个南美大陆上流行。从这些方面来看,波多黎各虽然已经踏进了美国的门,但心依然是一颗拉丁心。
有官方数据显示,波多黎各的华人华侨有7000人左右。华人最初留在波多黎各岛上的足迹和附近的古巴、牙买加等地类似,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时以“契约华工”的身份来当地甘蔗和咖啡种植园里辛苦劳作,当时在这些加勒比大小诸岛上总计有1.4万名华工。1882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后,美国大陆上又有不少华人逃到这里。二战后,加勒比诸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华人群体也因各种原因陆续离开海岛。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圣胡安市内的沃尔玛旁见到一家有中文招牌的小超市,进去一攀谈,女店主果然是华人,她告诉记者:“岛上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生意也不好做。不过,波多黎各政府还是很看重中国,他们认为现在只有中国有能力帮波多黎各摆脱困境。”据她讲,中国国内的一些企业也逐渐开始关注波多黎各,近年不时会有考察团来这里与当地企业和政府接洽,探寻投资的机会和可能。波多黎各政府、中国贸促会驻美国代表处等今年初还联合举办了中美(波多黎各)投资论坛。有机会到过中国大城市的波多黎各人,更是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惊讶。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