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当局对外宣称,今年4月份,第四波陆资赴台项目将放行,从2009年6月开放首波陆资赴台项目以来,至今已将近四年。这期间,陆资对台湾经济的实际提振作用十分有限,远没带来“活水”之功效。
在陆资赴台之初,台湾民众就十分惧怕陆资会过去把房价炒翻了,可是截至目前,大陆民众在台购房还不到百套,所谓的陆资炒房一说,看来是太多余了。
不过,陆资入台引发的诸多预期心理,正在岛内持续发酵,台湾房市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吸引来各路资金,从而演绎出纷繁复杂的房市混战。今后随着陆资入台的增加,它对岛内房市的影响力势必也会加大。
陆资究竟会不会炒热台湾房市?这个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回答。本报试着从几个侧面来逐一剖析。
台湾民众对陆资炒房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温州炒房团就曾经把大陆多处房市炒得不亦乐乎,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大陆房价简直像是服了兴奋剂,火箭发射般地往上蹿,其间虽然偶有回落,但总体涨势至今未歇,搞得大陆官方最近出炉“国五条”来打压房价。
还有香港为前车之鉴。2003年6月,香港和大陆签署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自2003年第二季至2007年10月,香港房价竟然大涨了3.4倍,投资者的狂欢,却是普通民众安居的“噩梦”!近年来,两岸开放的一系列利好举措,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台湾房价的上涨预期,业者普遍期待,在ECFA框架下,陆资能够打造台湾房市的“黄金年代”。
几度涨跌,几家欢乐几家愁
台湾淡江大学副教授庄孟翰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台湾房市,他对岛内房市的风吹草动,可谓点滴在心头。他说,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房市有过几波热潮,前两波分别是1973-1974年、1979-1980年,那时恰逢世界石油危机,弄得各种物价飞涨,民众为了使资金保值增值,纷纷转攻房地产,出现房市荣景。
1988-1989年是第三波热潮,那时台湾刚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也使冰封数十年的两岸经贸交流坚冰开始消融,同时台湾取消外汇管制,吸引来大量海外资金,政治上取消戒严,投资环境改善,房地产随之急速火热,“无壳蜗牛”行动剧首现台北街头。
1990年以后,随着产业外移大陆,岛内有钱人纷纷 “登陆”,台湾房市盛极而衰,进入了十多年低迷期。从2002年起,台当局加大低利优惠房屋贷款额度,土地增值税减半实施,并开放大陆民众与外商投资台湾房地产,2003年台湾房市回温,成为第四波热潮的起点。
庄孟翰称,1990年香港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万多港币,1997年香港回归前涨至14万港币,之后步入下坡路,2003年非典时跌至低谷6万港币,房价跌幅六成五;从2003年6月与大陆签署CEPA后,房价一路狂涨,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冲到18万港币。
庄孟翰先生坦言,台湾人最担心步香港房价后尘,大起大落之中,富人赚得流油,而一般购房自住的民众,却无力承担震荡性的房价。因此,对于第四波房市热,台湾人十分敏感而且警惕!
两岸利好,十分看好房市前景
与大陆房价几乎一样,从2003年以来,台湾房价也呈现总体螺旋式上升态势,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房价稍歇了口气。不过在2009年,台当局大幅调降遗产赠与税,从原先的最高级50%的多级税率统一调降到10%,并推出多项优惠房贷,开放陆资、陆客赴台,2010年两岸商签ECFA,2011年开放陆客自由行。一系列两岸利好举措,促使投资客纷纷抢进卡位,其中不乏许多大陆台商回流,台湾房市再现荣景。
特别是两岸签署ECFA和陆客自由行之后,台湾房市是否会大量增加外需,造成房价暴涨,使得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成为岛内非常担心的观察点。他们担心的逻辑是:ECFA促使台湾经济好转,失业率下降,增加了民众购买住房需求;大陆游客自由行,增加观光酒店需求,店面交易会更热络;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增加了豪宅和办公楼的需求,势必带动豪宅和商业地产价格。
实际上,房价上涨除了实际需求增加的因素之外,预期心理导致的抢购也会使房价大涨。陆客陆资进入台湾,会在相当程度上激励房价攀升。早在2009年底,台当局就组织网络民调,结果显示都会区房价成了岛内民众的“十大民怨”之首。为了平抑民怨,台当局从2011年6月起实施了主要用来打击炒房的奢侈税,对于买来一年内出售者,课税房价的15%,一年以上两年内出售者课税10%。
不过,岛内执政者对打房始终不敢用力过猛,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就多次强调,房地产是经济的火车头,不能胡乱打房,所以不敢太打击建商,而以补贴购房者为主。2012年8月,台湾开始实行房产实价登录制度,但在房产商的强大压力下,对房产商的课税仍以其远低于实际价格的公告值为准。
开放带来繁荣,但是经济面可以繁荣,房市却不宜太火热,特别是住房价格不能太离谱,以至于让平头小民成为一辈子痛苦的房奴。陆资已经刺激了岛内房市的兴奋神经,接下来我们将从住宅和商用地产两个面向,分析陆资对推升房价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海峡导报记者兰文)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