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奇茹
国内知名半导体显示产品生产商京东方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持续盈利5.87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增104.8%。继2011年、2012年全年盈利之后,京东方2013年更是进入持续盈利快车道,实现盈利23.5亿元,同比猛增811%。
从2003年到2014年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东方从一家曾经困难重重几近倒闭的国营老厂,成功转型为信息时代自主创新的竞争性企业;从一家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后进生”,一跃成为全球显示领域的佼佼者:市场份额从全球第十四跃升至全球前五,年新增专利数从全球第十六跃升至全球前二,边际毛利率从全球第九跃升至全球前三。
在京东方的发展史上,勇于突破、自主创新成了这块“中国屏”上最耀眼的字眼。
冒险收购韩企
1992年,王东升刚刚接手的京东方,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那时的京东方还叫北京电子管厂,工厂连续七年亏损、濒临破产。因为不能按时拿到工资,有的老员工甚至不得不到菜市场捡白菜帮子谋生。
“再也不能让我们的老师傅们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了。”王东升说。在这朴素情感的驱动下,北京电子管厂经过企业再造、合资合作等一系列改造,变成了后来的“京东方”,财务状况开始有所起色。
2002年,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在京东方面前: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现代集团要出售旗下的液晶显示企业。收购这家韩企,意味着京东方乃至整个中国有机会切入此前完全没有涉猎的液晶显示制造。
然而,翻身之仗也可能意味着“毁灭”的风险。商讨是否出手收购的那场董事会持续了10个小时,大部分人都反对收购,认为市场不明风险太大,对方技术水平太高,而京东方很有可能消化不了这场“蛇吞象”的收购。
尽管如此,王东升和少数管理层坚定认为,半导体替代电子管是不可阻挡的技术趋势。此时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屏消费国,但不能生产一块液晶屏。从零开始,虽存在“毁灭”的风险,却也极有可能孕育着中国显示技术的历史性机遇。
2003年2月13日,京东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HYDIS液晶面板业务。
收购完成后,200多名工程师被派往韩国培训、学习,进行技术消化的同时,自主创新的小苗也在迅速萌生、壮大。两年后,京东方就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主建设起了第5代生产线,结束了我国自主生产液晶显示屏为零的时代。
奋力跨越低谷
“大哥,回家去啊?”“嗯,回家收麦子。”“晚走几天,上我们工地帮几天忙!多挣点工钱回家。”2009年夏天,在北京各大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2009年8月,京东方北京8.5代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开工。为了赶上市场与技术迅猛发展的脚步,8.5代线的建设必须与时间赛跑。为了解决工地人手不够的问题,当时很多为京东方施工的工程队甚至跑到北京西站、长途汽车站去“拦截”民工,请他们都来为这个对中国数字显示产业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工程出一份力。
这样的对话在车站一次次上演,换来了京东方8.5代线2万人立体施工的壮观景象。仅仅是开发区派来的安全生产监察员和工程项目公司配备的安全员,就足足有180余人。
为啥这么急着建新一代生产线?
要知道,2007年,京东方刚刚度过因行业产能过剩、融资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危机,初步实现了盈利,还没容得松口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液晶面板市场再次崩盘,全行业产品价格在半年内下降了60%。就在这样的行业低谷期里,京东方却要投入新一轮的战斗——建北京8.5代线。
“相比5代线,8.5代线更适合生产大尺寸液晶屏,技术、工艺难度更高,产品附加值也更高。”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说。在笔记本电脑、高清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崛起的新形势下,8.5代线不仅是京东方低谷蓄势的机会,更是赶超国际同行水平的罕见的“窗口期”。
2011年,在北京市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资金和政策的多重支持下,我国首条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全球主流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第8.5代TFT-LCD生产线实现量产,一举打破世界知名厂商对我国内地40英寸以上液晶屏的绝对垄断。
创新驱动业绩
掌握已有的关键技术只是第一步,不断开拓全球领先的自主新技术才能带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入职满3年的研发工程师,一年至少须完成两件专利成果。”京东方首席技术官董友梅介绍,在京东方数千名研发人员面前,都立着这样一幅“军令状”。在京东方的技术研发中心,每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项目组里,都会有一批研发人员主动吃住在公司。
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09年接近5亿元,2010年7亿元,2011年11亿元,占销售额比例8%以上,从2007年到现在,研发技术人员增幅超过4倍,达到5000多人。作为中国惟一的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京东方由技术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开发中心、生产技术开发中心构成了一套平板显示技术创新体系。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全球领先显示技术的“秀场”,在京东方每年推出的新品中,有超过五成都是全球首发。
逐年上升的研发投入,收获的是满仓的专利技术。2013年,新东方新增专利4200项,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就占到65%。每年新增专利数已经远远超过全球昔日显示行业巨头夏普,并且与三星持平。
为什么京东方在行业低迷时还能继续盈利?一是新产品层出不穷,附加值高;二是逐渐完备的“专利池”,产品在销售时不再需要向其他巨头缴纳专利费,成本下来了。2011年起,京东方在自主创新的牵引下,驶入了持续3年全年盈利的快车道,并在2014年作为行业淡季的一季度继续盈利。
辐射带动产业
在京东方的8.5代线,暗黄色的灯光下,数十台机器人、大型曝光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半个足球场大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一个工人。
作为液晶面板基础原料,一块块巨大的玻璃基板只有0.5毫米厚,从距操作流水线六七米远的参观走廊看去,玻璃基板薄如蝉翼。就是这么薄薄一片却比两个防盗门还宽的玻璃基板,被好几个人臂膀粗的机器人手臂横着抓起。看着不免让人胆颤,生怕一个使劲,玻璃基板会被这巨大的机械手“捏碎”。抓取、旋转、滑动,玻璃基板被从稳健的机器人手臂中,推送至下一道生产线进行清洗,一点也不含糊。
这暗黄灯光下数十台设备所承担的,还只是京东方北京8.5代生产线中不到二十分之一的工序。而如今,京东方已经在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内蒙古鄂尔多斯、重庆多地设立工厂和研发制造基地。
京东方在外地设厂,多采用与当地合资设立的方式。由于自主创新技术全球领先,在合资建厂时,京东方的专利技术往往能够折算成不菲的投资金额,而各地的合资公司每卖出一块产品,销售收入的1%左右也会进入京东方的“腰包”。
京东方的液晶显示产业拥有巨大的辐射力和产业集聚力。如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其路东区规划的2.6平方公里上,已经建立起以京东方8.5代线生产基地为核心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并吸引了康宁、冠捷科技和住友化学等诸多世界500强企业就近配套建设。
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京东方超大屏生产线的带动下,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有望形成超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提供近2万多个就业机会。待数字电视产业园完全建成之时,北京将成为高清数字电视机的全球制造中心之一。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