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7日电 今年4月,长虹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成作为哈佛经济学研究成果案例纳入MBA课程。在此之前,该案例也被国内清华大学MBA教材收录。在获得知名高校青睐的背后,是长虹15载磨一剑力建信息化所取得的硕果,更是以ERP和SEI双轮驱动的智能系统管理平台为长虹降本增效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正如哈佛大学官方网站所描述的:“这宗案例展示了一个大电视制造商在面对财务紧缩和全球化市场情形下的新财务控制体系,是2014年中国龙头企业在财务控制领域的成功创新尝试。”
力建信息化15载 成就MBA经典
从2000年上线SAP的ERP系统至今,长虹力建信息化已15年之久,其中以财务为主线的信息化更成为长虹经济增长的倍增器。15年中,长虹经历了火车头式发展阶段、“三坐标”战略阶段,去年又迈入智能化转型阶段。长虹财务共享中心副总经理刘碧民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公司的机构变化和业务快速发展在管控、信息、风险、资源等方面给财务带来很大挑战,我们必须反应快、成本低,还要有得力的风险管控能力。”长虹财务共享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走向深入。
长虹将集团下属各产业单元及子公司大量、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起来,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各子公司只做与业务发展息息相关的经营细化和预算,总部财务则进一步“瘦身”,统一筹划集团资源、税务等,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化、核算集中化、业务一体化。刘碧民说:“这中间也碰到不少难题。业务进展不清晰,共享效益不明显,甚至出现成本增加的情况。”对此,共享中心通过梳理共享业务、持续优化共享界面、再造业务流程、消除重复且低效的流程结点、实现异地财务共享等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如今,长虹财务共享变革取得明显成效,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大型财务管理变革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随后又陆续纳入清华大学、哈佛大学MBA教学案例,为企业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树立典范。目前,共享中心拥有员工470余人,在全国设立47个分中心,为73家子公司提供财务和会计共享服务,业务量达到总量的75%。
ERP+SEI 两驾马车驱动财务变革
长虹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制定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标准化业务流程,将控制点嵌入流程并固化至信息系统中,有效地控制了公司不断增长的战略、财务、经营和其他各种风险。而这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撑就是ERP系统和SEI平台。“ERP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存在的业务和财务两张皮的问题,统一了内部与物料相关的流程化管理工作,作为长虹的IT基因在集团内全面推广开。”刘碧民说。
不过,ERP系统的优势在于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而在企业与外部的沟通,以及预算从管控到审批的过程当中仍存在一定局限。于是,长虹围绕ERP进行了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在财务共享、资金计划、HR管理及业务协同几大方面。同时,SEI平台也应运而生。
SEI平台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搭建费用管理,银企互联、影像审批、电子合同管理等子功能模块。凭借费用管理系统,公司的预算、过程管理、事后保障及后期费用等各环节的数据都集成起来,实现统一管理;凭借电子合同系统,公司将进出口业务及资金流按业务链串接起来,实现实时检查跟踪。刘碧民骄傲地告诉记者:“基于ERP系统,我们建立的这一整套信息系统全部由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完成。”
通过ERP和SEI的应用,长虹形成了统一的财务核算平台,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降低了财务运行成本。数据显示,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的推进使长虹财务核算效率提高了近35%,按2009年单笔核算量耗时和人均工资计算,仅人工成本就降低43.47%;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长虹财务部门仅2011年就锁定汇兑收益3.2亿元,2011年~2012年9月,税收筹划实现节税效益3亿元。
谋划财务云 打造财务共享升级版
完成了财务共享变革并不是长虹信息化在财务应用上的终结,公司已经提出新的目标,要做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引领者。据刘碧民透露,长虹正在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做创新和研发,希望建设财务云,打造财务共享的升级版。
对于升级版,长虹也给出新定义:要素精确化、数据标准化、凭证无纸化、内控时效化。刘碧民说,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与IT的结合,一要做到单据尽量无纸化,二要搭建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三要不断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四要引入嵌入式管理、减少人工操作。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财务共享变革的成功凸显出长虹运用信息化工具创新管理模式的大胆尝试,而在已经到来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有着深厚IT基因和信息化基础的长虹有望继续引领技术潮流,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财务系统平台,为企业财务管理变革树立新标杆。(中新网IT频道)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