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国家高收入”

2011-09-23 13:0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近日表示,世行将借助自己的经验,帮助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调整增长方式,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社科院学者随即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推测,中国实现第三次跨越、顺利进入高收入组的时间大约在‘十四五规划’的区间,即从现在起大约需要11年至15年左右的时间”(9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对于这位学者的预测,很多网友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瞎子算命”,为未来画了一张“大饼”。的确,这位学者的预测极为草率,因为人均收入增长存在很多挑战,其他条件不可能一点不变。如果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11年迈入高收入国家的希望就有可能破灭。众所周知,经济预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很多学者对经济预测还是乐此不疲。

  一个国家人均收入一旦达到3000美元就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尽管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达到4382美元,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中国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还称不上“中等收入国家”,因为现在人均收入3000美元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3000美元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目前把中国定义为“中低收入国家”更准确。

  而世行却把中国定义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有“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之说),比“中等收入国家”的说法更为夸张。中国究竟是否达到这个水平?显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的今天,无论把中国抬高到“中等收入国家”,还是抬高到“上中等收入国家”,估计都很难获得民众尤其是低收入民众的一致认可。

  可能在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民众眼里,中国应该称得上“中等收入国家”甚至“上中等收入国家”,但在人均收入较低的省份,可能人们认为中国今天依然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如同平均气温,参考价值极其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方面在定义一个国家发展阶段时,都是以人均GDP来计算的,而人均出来的GDP并没有真正装到大家的口袋中。国家和企业往往分走了大部分财富,而民众则分得最少,这就造成了国富民穷。

  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披露,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实际增长7.6%,如果和农村人均收入平均的话,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更低,无法与30.9%的财政收入增速相比。因而,我们在走向“高收入国家”的同时,须避免国家高收入、居民低收入,社会财富需要合理分配。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