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解禁发泡餐具过于草率

2013-03-21 13:59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因污染环境而被禁入市场14年之久的发泡餐具,突然被打上了“环保”“绿色”的标签,将于5月起解禁——这听起来像不像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笑话?

  回顾发泡餐具被禁历程,可知其被禁有两大原因:一是材料不可降解,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二是安全性存在争议。基于此,我国三度将其列入淘汰产品名录。

  对于此番解禁,发改委给出了五个理由:一是发泡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具标准;二是用后可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三是许多国家一直使用发泡餐具;四是耗材少,可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发生变化,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大幅减少。

  上述理由有的站得住脚,有的则禁不起推敲。比如安全性问题,虽然发改委称其符合食品包装标准,但对于其加热后的毒素析出问题却未给出详细说明和数据支持。而且,即便加热后安全无毒,也是基于“使用正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前提上的,但市场上不少发泡餐具产自非正规厂家甚至小作坊,显然达不到这一条件。

  再如,发泡餐具的确性价比高、原料消耗少,但这不能与“绿色”“环保”画等号。如果说节约石油资源,完全禁产岂不是更节约?事实上,正是因为造价低,才导致了发泡餐具的泛滥,阻碍了真正环保、可降解餐具的普及。

  至于“随手丢垃圾行为大幅减少”,也许不假,毕竟胡乱丢弃才是白色污染的元凶。但应看到,发泡餐具的回收利用还远未达到有效回收的程度,有些工作甚至刚刚开始规划。就连发改委也承认,“正在抓紧进行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准备工作。”准备工作都没做好就急着解禁,是不是太草率了?至于“别国一直使用”,更不是解禁的理由,不值一驳。

  环保本就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效,经过14年的市场禁入,如今发泡餐具的使用量已大为减少,公众也开始自觉少用甚至拒用。此时解禁岂不是功亏一篑?笔者还注意到,发改委解禁前“听取了协会和专家的意见、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但是,在出台这种涉及民生的举措前,是不是也应征求公众意见?(刘朝君)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