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应加强监管保险业衍生品

2013-03-27 16:1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截至2011年,中国保险公司数量已从2002年的57家发展到158家。这也给风险控制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

  积极与审慎并重

  《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表现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李克穆:从现在看,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的保险业务没有发生大的问题,问题出在金融业的衍生产品上,在操作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衍生产品时发生了重大问题。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卸任后回顾说,美国对于金融产品基本没有监管,现在看来这是个失误。美国当时的财长鲍尔森也讲到,美国的金融监管充满漏洞,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失控。这是个教训,我们对于衍生产品的监管要积极和审慎并重。

  《中国经济周刊》:对保险业衍生产品监管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李克穆:对衍生品严格的管控,比如说最近对于保险产品,我们也允许其介入衍生产品的领域,但是每一项要坚持审核或备案,因为我们非常关注保险资金的运用,这关系到保险业的兴衰。

  在全球化的今天,该开放还是要开放,但开放的过程要适当把控。对于衍生产品,我们要坚持“积极推进”和“审慎监管”的思路。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走出去”,如何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

  李克穆:到现在为止,大概七八家较大型的保险公司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实际上就是“走出去”了,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它们在香港怎样运作很关键。

  我们已经到了走出去的阶段,如何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当中金融衍生产品发生的种种问题很重要。

  所以,在金融衍生产品这个领域,一是审慎推进,二是具体结合中国国情,三是造就一批合格的金融家和监管者——当你走出国门,要进行资金操作时,没有合格的专家绝对不行,有时,那些操作了很多年的华尔街老手都会出问题。

  偿付能力是关键指标

  《中国经济周刊》:为了防控风险,对于一些长期偿付能力不强的保险公司,监管层是什么态度?

  李克穆:偿付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曾一度比较严重。不过,现在大的保险公司上市以后,偿付能力有了好转,目前还有少数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当它偿付能力不足的时候,监管层会限制它的业务,会督促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弥补,使偿付能力变得充足。直到补足偿付能力之后再开展业务。

  《中国经济周刊》:保险业有没有退出机制?

  李克穆:如果公司弥补不了偿付能力,走向严重的财务问题,它可能就会走向终结。银行、证券、保险都有这个问题,任何一个企业一定是有生有死、优胜劣汰。

  保险业内现在有150多家保险公司,也进入了一个兼并重组的阶段,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会增强一些保险公司的实力,也是准入退出机制的一种新表现。

  《中国经济周刊》:很多企业跨界经营金融业,您怎么看?

  李克穆:现在这种情况很多,国际上有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建造了自己的金融板块,现在我们的大集团也在建造它们的金融板块,过去主要是成立财务公司,现在业务越来越广泛,这是属于企业自身的战略决策。比如一些央企就设立了保险公司,且实力还比较强。

  从监管层来讲,在企业提出申请以后,我们核准时看它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标准,如果符合,希望它们能够审慎经营好。记者 李妍 李勇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