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政策创新作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文化的产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政策,有了创新型政策,才会形成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文化,才会出现创新型金融,进而实现创新文化、创新产业与创新金融的联盟。
创新型政策往往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产业政策创新,实现金融体制创新,进而实现产业资本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化提供政策和产业保障。比如,根据先行先试的精神,深圳先行区通过政策创新正在推动制度、体制、管理、金融与产品的创新,着力打通香港人民币回归内地的渠道,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扩展人民币的国际流通半径、提高人民币资本化程度。在开发开放政策创新的推进下,深圳先行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立起了自主创新的金融机制,如建立推动科技发展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设立自主创新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等。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笔者认为还可以更进一步,建议在此基础上组建现代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金融产业发展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创建人民币交易中心,积极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开创投融资新模式,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的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逐步形成,将先行区建设成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为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一些先行区还在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允许区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允许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先行区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允许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先行区开发建设、支持设立先行区股权投资母基金、支持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区内创新发展,进而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新模式,支持先行区试点设立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型金融机构、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和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支持香港金融机构和其他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先行区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促进先行区金融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深港两地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渠道开拓等方面开展资源整合和业务合作。
除此之外,在先行区的金融产业化建设方面,笔者认为在政策创新上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谋求突破:建设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币的准离岸市场;建设开放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先行区发展跨境直投型资本市场和股权转让;建设国际性金融资产重组和交易市场模式,在横琴岛构建同时面向粤港澳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平台;建设政府—金融机构—研究机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交流平台。
政策创新推动的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往往与财税体制创新同步。财税体制创新既可减少先行区相关利益主体的创新成本,又可推动先行区财税增长,进而形成财税收入增长的蓄水池和产业转型的推进器。随着新型金融组织如国际投融资战略指导委员会、现代金融服务平台、人民币全球定价中心的形成、金融产业基金和国际性金融创新会议组织在先行区的落地,随着一系列产业基金的筹建和运营,将推动金融、科技、环保、生态等主导战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和项目一旦跨越初始期,盈利和收益都比较稳定,这将给先行区所在地方政府解决就业、创造巨额税收带来积极意义。
随着深圳先行区或未来浦东自由贸易区成为金融创新基地,浦东未来或将逐步成为人民币定价中心,以现代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随之形成,财税增长、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将形成良性循环。
在国家税制改革框架下,先行区还将探索如何在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通过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制度、预算管理、税收体制创新为先行区自主创新提供财税环境,设立支持研发的专项基金,推动并支持创新企业的研发。注册在先行区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现代物流企业享受先行试点物流企业按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
在产业、财税创新的基础上,通过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和资本创新,实现土地金融化与土地资本化,将土地的使用权限与产业政策结合。比如,一些先行区管理局根据政府授权负责先行区土地的监督、管理和开发,土地利用以符合先行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以集约高效、满足长远发展为原则,先行区的土地可以采取租赁、合作、抵押等多种方式利用。以租赁、合作、抵押等方式开发土地,并与产业发展对称,先行区管理局不仅是租赁土地的地主,也是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先行区价值增长的资本家。同时,企业可以租赁等方式进入先行区,减轻了负债率,有利于企业轻装上阵,集中资本于新产业发展。(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国旺)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