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在国内各大拍卖会上,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价不断攀升,各类资本不断介入。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现象引发争论: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泡沫不断吹大,甚至有可能一朝破碎?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外专家梅建平和郭浩满。
■人物介绍
梅建平: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梅建平和他的同事摩西教授共同创建了梅摩艺术品指数,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其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科学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
梅摩艺术品指数目前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联保险、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日前,本报记者在纽约探访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过程中专访了梅建平教授。
南方日报:您说过艺术品和股市一样,也需要有指数来参照。您的梅摩指数被西方各大投行采用,来评估西方当代艺术。那么这个指数放在中国艺术品上是否同样适用?中国艺术市场还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确立评估指数和体系会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梅建平:根据我们对西方艺术品市场的研究推论,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高速成长,那么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至少在未来二十年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存在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也让梅摩指数应用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设置了障碍。首先是“拍假”现象比较严重,在艺术品市场流通的假货太多;其次是存在很多“假拍”,也就是有很多行话上所说的“托”参与竞拍;此外,在艺术品是真的,也没有“托”的情况下,买家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支付。这三种情况都是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
我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当代艺术品板块做了有益的尝试。由于当代艺术家都还在世,所以相对来说在当代艺术品板块“拍假”的现象不是太严重;至于“假拍”的问题,我和摩西教授引用了我在2005年发表的关于美国股市坐庄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份研究发现“假拍”和“坐庄”属于同一类问题,然后我们使用研究出来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对“假拍”的数据进行了一些处理,算是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解决第三个问题,就是“拍真”、“真拍”后却“不支付”而形成的数据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处理办法。这需要与中国的拍卖行进行一些协作才能最终解决。
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在2011年尝试把中国当代油画的指数统计并发布出来。这个指数应该属于相对保守的指数,因为我们把一些价格虚高的交易全都剔除了,但即便如此,这个指数一经公布,还是非常令人震撼。因为过去十年中,中国股市相当不景气,每年的投资收益不到1%,而中国当代油画市场交易额平均每年上涨了17%到18%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中间可能存在泡沫,后来我认为这个观点也不完全对。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成长主要有三个驱动因素。第一,受广义货币供给量(M2)影响,主要是流动性过剩。从2001到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大概也是每年18%左右;第二,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过去十年(2001年到2010年)中国的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畸形。而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至少在短期内和贫富差距成正比,即财富的分布越不均匀,艺术品市场越繁荣;第三个因素主要和实际利率有关,中国的实际利率在前几年一直是负的,也就是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而实际利率越低,艺术品的持有成本就越低,换句话说,由于艺术品具有抗通胀的属性,所以当通胀率很高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也会火爆。
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泡沫是一种理性的泡沫,之所以称其为“理性的泡沫”,是因为你能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它。其中虽然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但在相当程度上这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高、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比较快、贫富差距扩大、实际利率偏低和通胀率比较高的现实。
南方日报:您也关注中国原创性的金融创新——比如2011年起,全国各地出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您提到文化金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要少苛求、多爱护。文交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品交易机构,那么未来成长下,您认为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它会承载哪些更多的功能?
梅建平:我对文交所与艺术品金融的发展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
我对文交所与艺术品金融的发展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希望它能弥补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些不足,当然它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文交所也与文化密切相关,而文化又是中国改革三十年来发展比较滞后的部分。由于政府过度管制等原因,中国的文化发展程度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而由于金融的发展要求政府的管理要更加规范,包括要给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新的空间和自由,也就给了文化更多的自由。因此我希望能通过文交所的发展等金融手段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也要说明,由于在中国产权不是很清晰,法制发展也很不健全,因此这个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困境,但也不能因为先天有很多的不足就放弃它。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这个行业预先设置一些门槛,倾向保护中小投资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一些有财力且愿意冒这个风险的人,政府应该少管一点。因为政府越是管制,市场的风险往往越大。其中的原因在于政府的管理往往给投资者一种误导,认为政府管了以后风险就得到了控制,但实际上中国政府并不具备对这个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和技术。
所以“早期放任自流,但是设置一定的进入门槛”是目前一种比较好的妥协办法。比如文交所可以暂时不让个人资产在一百万以下的人参与,等市场发展成熟以后再给他们进入的可能。而那些资产满足条件的人一方面由于资产的规模较大,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相对较有抗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拥有相对多的资源来了解和认识这个市场。因而这部分人比较合适这个市场。
让合适的投资者来参与这个市场,政府用“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节。我认为这在短期内会对这个市场的发展更有利。
南方日报:今年春拍各大拍卖,从苏富比到嘉德到保利,总体形势都要比去年秋拍要好。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个趋势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判为何?
梅建平:投资的平均年涨幅可能比过去会有回落
今年春拍的形势总的来说比去年的春拍和秋拍都要好,出现这种迹象有几方面原因。第一,今年1到4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比较宽松,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充足;第二,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关,由于地产商在艺术品市场的买家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今年的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面普遍比去年要宽松一些,其中的原因在于去年的“三限”(限购、限价、限贷)一度使地产商的资金面相当紧张,但是经过一年的执行,他们对市场环境有了比较大的适应,信心也有所回升,所以有不少地产行业的藏家开始恢复信心重新返回艺术品市场;第三,由于人们普遍担忧未来的通胀继续走高,使得实物资产得到市场上更大的需求。我认为中国藏家对艺术品甚至有一种刚性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今年初又得到一些释放。我想这几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部分说明了艺术品市场春拍回暖的迹象。
过去十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我想未来这种火爆场面再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通过近几年的洗礼,开始逐渐回归理性,过去以每年16%到18%的增长速度发展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除非整个国家的流动性失控,未来的市场将会有两个特征。一是每年的波动性会越来越大,行情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坏一点,这个波幅会变大,也就是这个市场的风险会更大;二是投资的平均年涨幅可能比过去会有回落,每年艺术品价格的涨幅可能也会回落一些。
南方日报:现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会否有天经历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那般的艺术品泡沫破碎?重蹈日本覆辙?
梅建平:把艺术品作为投资品在资产组合中比重不要超过20%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主要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关,如果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比较大的滑坡,比如经济成长速度从现在的每年7%左右降到4%或5%甚至更低,那么就有可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而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经济运行效率出现较大的下降。现在大家热衷于投资如房地产、艺术品,而对投资实业反而比较谨慎,甚至大家感觉投资实业的环境越来越不好,这种状况对未来艺术品市场隐含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中国没有承受住这些挑战,经济出现比较大的滑坡,甚至出现类似日本经济停滞的状况的话,那么艺术品市场肯定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藏家要把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还是需要比较谨慎。我也一直在强调,如果把艺术品作为投资品的话,它在资产组合中间占的比重千万不要超过20%,最好控制在10%左右。
南方日报:春拍的回暖信号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今年整体会有一个向好的态势么?您能给我们中国投资者哪些建议?
梅建平:不建议资金量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
对资金量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资产本身的保值和升值比较重要。由于艺术品市场风险比较大,而他们的资金量有限,艺术品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资产选择,我不建议他们投资艺术品。如果是通过艺术品基金投资的话,他们最好把艺术品投资控制在5%到10%左右。如果收藏艺术品是作为藏家的个人喜好的话,那无可厚非。
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发自纽约
实习生 李颖浩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