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近日,微博上曝出的北京邻近故宫的一套报价1.3亿元、面积400平方米的“学位房”引起了网民热议。据传,购买这套位于景山东街的四合院可以上“北京最牛的小学”。目前,这套四合院已经被移至线下管理。
一套学位房,1.3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按照本月初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2677元,以此计算,要想买这套房需要一个双职工家庭奋斗1000年,而且还没算中介费、交易税。结论虽然有点荒唐,但这的确是现实。
如果留心观察,其实不只是在北京,在大多数城市,学位房都是房地产市场里的“白富美”,引来无数追求者。这套房子,折合单价约每平方米32.5万元,价格的确很高,但是放眼望去,附近的房子价格也不低,大多每平方米10多万元。以前很多人自嘲一年收入只能买个洗手间,现在看来,买个洗手间都是奢望。在广州,每年四月份都会出现一波学位房抢夺潮,一些学位房价格甚至三年涨了八成左右。即使在市场相对低迷时,学位房价格依然坚挺,甚至顾自上扬。
从学位房的“逆市”中,可以看到“买房就是买资源”的“潜规则”,资源性购房需求,已经成为推动楼市的一双看不见的巨手。还是拿北京做例子,坊间广为流传一句话,“小富进城,大富进京。”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妨数一数北京集中了多少好学校、好医院。曾有媒体统计,全国111所“211工程”院校中北京占了26所,700多家三甲医院中北京有48家,这都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企及的。此情此景之下,买房者怎能不趋之若鹜?
既然买房已经不是一个纯居住概念,相关的楼市调控政策也应该有所“调适”,从“就房论房”中走出来,多辅以一些调资源的措施。全国而言,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即使不能跨区域分配,亦应该向周围城市“摊薄”,例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具体到一个城市,可以把中心城区资源逐步向新兴区调拨。这样,方可能实现引导购买力从中心城市、中心城区撤离,为房价“削峰”的同时让大城市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近几年,楼市调控对畸高房价屡攻不克,也与缺少对资源性因素的考量有关,不妨将“1.3亿元学位房”作为一个案例,剖析求策。(李千帆)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