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接力“乌龙棒”
都是高频交易惹的祸?
■一 帆
“乌龙指”,如同通过空气传播的流感病毒,迅速在大洋彼岸登陆了。
继8·16光大“乌龙指”之后不足一周时间,在周二早盘,高盛一个原本用来追踪客户购买期权投资需求的交易系统发生了故障,向纽交所、纳斯达克和CBOE发出了交易指令。这和光大证券此前公告极其相似,“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据报道,光大证券所使用的套利系统为高频交易软件,这在国内首屈一指,“10秒可下单5000笔”,据说和华尔街同步,而此次高盛的“乌龙指”也出自高频交易软件。
如此看来,这“乌龙指”的病灶果真在于“高频交易系统”?
事实上,高频交易软件的使用已经很广泛,出错也如同家常便饭:仅去年一年,世界各地与高频交易相关的交易系统就发生多起故障事件: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从2010年启用的传递交易信息的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索尼、东京电力等241只上市股票停止交易,技术故障持续了近3个半小时。
3月,美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运营商BATS在其交易所上市当日,经历一次严重技术故障后宣布取消上市,令华尔街大跌眼镜。随后,由于纳斯达克的系统瘫痪,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股票上市当天开盘时间被推迟了30分钟,交易故障给投资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混乱。
8月6日,由于技术故障,西班牙股票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近5个小时。此前的4月份,为配合高频交易,西班牙股票交易所运营商BME迁移至一个更新更快的交易平台,以增强自身竞争力,但是3个月之后就发生了大规模的中断交易事故。
8月7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宣布,由于其交易系统发生半年来第二次“当机”故障,东证指数期货等所有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全部暂停,日本国债期货和期权交易暂停超过90分钟。
除交易所外,参与高频交易的大型投资机构也出现过严重事故,8月1日美国股市开盘后,上午9点半至10点15分的45分钟内,纽交所的上百只股票出现剧烈波动。做市商骑士资本不久后发表声明,称其做市部门出现交易技术问题,影响了纽交所约150只股票,并因此导致税前亏损4.4亿美元。
大量的交易故障事例似乎向我们昭示,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增加的风险越来越多的由电脑造成,而不是人为造成。
可是,别忘了,机器是人制造的,软件是人编制的,机器的故障、软件的错误,反映出来的必然是人的失误。反过来说,人也是有局限性的,在金融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应该走向更加完美更加辉煌,而路上的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人机对话环节首先要提高人的自律,减少错误诱因;其次,程序中应预设更加严格的异常波动判断与报警模块,防范风险的释放;最后,在交易所监管环节,应进一步健全风险后措施,如美国在2010年“乌龙指”造成千点暴跌后,推出严格的“熔断机制”并将适用范围逐步扩大至所有美国上市公司股票,之后根据市场情况每个季度做出调整,以便符合股指最新点位。
如此,监管者真正担当起监管责任,切实保护好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显示出市场的有效性和秩序性,才能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