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多部委与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在养老制度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有专家表示,“养老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而言,这是很现实的挑战。”业内人士指出,养老是个长期计划,需要依靠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保险三方面一起努力,“但是现阶段六成以上的居民养老都是依赖政府,所以需要加大商业保险以及企业年金的市场机制作用。”
有险企高管向记者表示,应加快个人税延政策落地,同时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作用,借助市场之手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一个稳定的收益率。分析人士指出,从行业监管部门今年的工作导向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落地后,税延养老试点无疑成为重中之重,预计三中全会中财税改革和社保将是重要议题,税延养老试点政策有望瓜熟蒂落。
据悉,签订保密协议的养老方案共有4个版本,分别由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四方提供。知情人士指出,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养老金并轨已是个无需讨论的问题,早晚的事,但是将目前的多轨制整合成一轨、两轨还是几个轨这些具体的方案尚无定论;同时,延长缴费年限也势在必行,但具体延长多少年限等具体方案都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讨论和定夺。
业内观点
养老需要三大支柱齐发力
“目前主要支撑国内现代养老制度的主要有三大支柱。”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代养老体系中,“三条腿的板凳”可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合理的模型,其中“第一支柱”指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障,“第二支柱” 是企业设置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退休账户、个人商业保险、个人储蓄与投资等个人养老项目。
但有数据显示,目前消费者养老保障方面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高达65%。据介绍,平安养老险公司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发布首个《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显示,95.7%的受访者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而作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仅有38.9%的受访者参加,在第三支柱方面,职工主要通过自发行为购买个人商业养老险、银行储蓄和投资不动产等形式进行养老储备,其中,只有45.9%的受访者购买了具有一定养老功能的个人商业保险。有专家认为,居民的养老规划存在“瘸腿”现象。
有专家建议,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须尽快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推动基本养老结余市场化投资运作,实现保值增值。而企业年金方面,应加快“扩面提幅”,特别是养老储备低的民营企业、服务业,并推动公务员、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对于人们普遍选择的个人养老储备方面,应加快“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地实施。分析认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重启迹象在6月已现端倪,今年6月上旬中央政策研究室派员赴上海调研试点准备情况,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重提税延型养老保险,停滞半年的税延养老政策两次露面。
养老产业或成朝阳行业
事实上,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当中也提到,把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并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医疗商业保险等。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养老产业在我国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我国到2020年的目标是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养老产业打造成朝阳行业。
有业内人士坦言,社保支出在增加,但是缺口仍在扩大,即使政府增加民生方面的支出,也不太可能有弥补这一缺口的财政能力。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唯一的出路“国退民进”,加大商业保险及企业年金等市场机制的作用,政策的职责是通过税收等杠杆撬动这一机制。庹国柱表示,除了一方面保障基本的社会养老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机制和刺激政策,鼓励个人购买个人年金保险为今后养老做准备。
(记者 周慧)
[责任编辑: 王君飞]